2016-09-19 吳靄儀 法政隨筆

(網上圖片)

2012 年政府委聘顧問公司研究橫洲興建公屋計劃,研究結果顯示,橫洲33 公頃用地可興建17,000 個公屋單位技術上可行,亦不會對當區產生不可接受的影響。2013年初,房署官員就該計劃私下與鄉事派人士「摸底」。之後就沒有了這個計劃,「縮水」變為在橫洲南部拆3 條非原居民居住的村,建公屋單位4000 個。

正常的人都會問,究竟「摸底」說了些什麼,以至計劃有這麼大的改變?新西朱凱廸約見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查詢,張炳良竟支吾以對, 「摸底」即「非正式討論」,是正常、例行動作,他不肯定有沒有紀錄。

這是瞎說。官員與鄉事派不是私人閒聊,是公事上的接觸, 「摸底」也好, 「非正式討論」也好,當然是有目的,當然是上頭吩咐或部門一貫行政手法,當然要報告上司,當然有文書紀錄,即使不是對外公開的正式紀錄,也必然有內部檔案,或是便箋,或是minute,內部傳閱。這不可能是一兩個部門的事,有關官員「摸」完了「底」就自作主張了結,了結也會報告上司。發展計劃不只牽涉一個部門,去不去馬,也自然要跨部門交代,恐怕不只便箋,顧問報告的建議如何處理,正常還須上某些跨部門高層內部會議的議程。立法會要是調查起來,根據過往經驗,相關文件就一大疊。

何況東窗事發之後, 「被」摸底的有關人士不肯替政府圓謊。涉及直接金錢利益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反對計劃,早被傳媒揭發,9 月15 日,元朗區議會前主席梁志祥,就在電台節目中透露,房署於2013 年兩度諮詢鄉事派代表「試水溫」,有關代表以交通負荷為理由反對,之後就計劃「縮水」變為4000 個單位,不是什麼「分期執行」。

張炳良又企圖淡化「摸底」為正常程序,又託詞「不肯定有沒有紀錄」拒絕透露內容及結果,誰能相信?橫洲計劃在他任內,他即使沒有參加「摸底」,事前不知底蘊,事發之後,接見朱凱廸、姚松炎之前,部門官員也有責任向他和盤托出,這是對問責局長的起碼忠誠。究竟是張炳良說假話,還是他自己也被蒙在鼓裏,角色就只是為梁振英、陳茂波擋災,堂堂學者,就淪落到這個可憐地步?


 橫洲淪落張炳良(吳靄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