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子恩 @進步教師同盟】
較早前剛寫了一篇文章談及「休整日」的基礎理念,(見: 珍惜生命,讓師生都休整一天吧!),為了深化有關討論,鄙人特意引入一些曾在校園實踐過的具體示例,望能拋磚引玉,啟發同工更多創意。
如何準備「休整日」?
正如前篇所言,「休整日」可以是一天的生命教育活動,也可以是半日的分享會,甚至是一小時的閒暇時間,惟當中最重要的是促進師生的交流和溝通,及讓學校各持分者再次認識自己和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與定位。
無可否認,對於老師及同學而言,最最最理想的安排莫過於增加一日假期。事實上,不少地區的學校亦會於每周抽取至少半天讓學生進行非課程學習活動,而新高中最初有關「其他學習經歷」的部署,亦鼓勵學校透過不同學習活動提供智育以外的多元培育。
誠然,上述說法在今日的教學環境可能過份理想,而準備「休整日」更可能增加同工的工作壓力。因此,以下內容,主要是整合一些在校園常用的輔導措施,希望在進行休養的同時,減少同工的疑慮。
一般而言,參與學校多數傾向選擇講座、工作城或特別班主任課形式進行有關活動,而根據本人在整理校本生命教育課的經驗,最容易應付而又切合主題的題材不外乎「珍惜與感恩」(配合勵志電影播放或嘉賓分享)、「個人成長與重要他者的相處」(配合輔導課常用教材,例如家庭圖、心理畫)、「減壓及換位思考」(利用小遊戲或進行工作坊),而事實上坊間不少社福機構,及教育局,均有大量相關教材以供參考,校內校工或輔導人員對相關內容應該毫不陌生。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重覆原有已計劃的教學內容,避免浪費寶貴教學空間及資源。
當然,如果校方資源充沛,或想利用此契機好好檢視有關活動的可塑性,則不妨進一步放手讓師生擁有更多自由度。就以促進師生的交流和溝通一節作為例子,有關活動大致可分為師本或生本兩大方向。所謂師本也者,老師可就個人興趣安排一些非教學活動,例如足球比賽、手工製作,甚至可以安排校外活動,例如班會聚餐、電影欣賞,供有興趣的學生一同參與。有關活動之目的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教師工作以外的真實生活,從而增進彼此了解,促進師生雙方關係。
當然,師本以外,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以生本的方式切入。先透過學生會一類組織了解學生之喜好,再按學生需求由老師陪同下完成相關項目。如果學生的反思能力較佳,平日亦經常表現對社會與文化議題的關注,不妨花點時間跟他們一同討論教育的意義。當然,過程中校方需考慮人手安排問題。而事實上,即使資源不足或時間不夠,校方也可安排某些教節舉辦一些以溝通為主的活動,例如大食會或延長某天午飯時間,讓師生可以有更多時間了解對方。
學校管理人員的角色
學校管理階層在進行「休整日」時,必須信靠前線人員的經驗和分析,更重要的是配合學校已有文化。舉例說,如果學生本身已有宗教背景,或校本生命教育教程,其處理跟本身未有上述教學活動的學校自然有所不同。又例如校內習慣以班本形式還是以全級模式集體處理非教學活動已經截然不同,惟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校方必須明白,休整日的最大作用是釋放師生空間,促進心理健康,任何跟這概念背道而馳的言行,包括要求師生事後追回進度,或事後進行大量評估工作,皆是本末倒置的反教育行為。
事實上,作為學校的管理層,最應該而又值得做的只是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例如房間或人手安排,或協助處理文件之類。當然,作為管方亦有責任向師生提出可行的方向及建議,尤其當師生選擇活動的過程中明確出現問題的時候,而上述的說話,亦適用於教育局官員身上。
事實上,若我們都明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自會明白讓師生休整一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換取更多信任和關愛。
(圖:etsystatic.com)
學校休整日活動舉隅
https://www.facebook.com/progressiveteacher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