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鐘樹根橫掛「要本土,不要分離」海報,公民黨發表「本土宣言」,忽然間「みんなの本土」。
這個時候,想起黎智英及《蘋果日報》。
二零一四年,黎智英承認封殺本土派,「唔好俾啲談本土化嘅人講咁多嘢」,全面修理《蘋果》論壇,有傳李怡老前輩遭到整肅,更換一批歌功頌德大中華主義的擦鞋朋黨。其後數年,對付本土派最心狠手辣的,不是共產黨,不是建制派,而是《蘋果日報》及其飼養的殖民主派走狗,其封殺、抹黑、打壓程度,掩蓋報紙名稱,令人以為是《文匯大公》。從前只有《東方》稱《蘋果》為「毒果」,經此一役,不少原本支持民主派的年輕人,紛紛運用這個蔑稱,報館和讀者之間的微妙信任,被老闆政治意識毁滅了,其後《蘋果》影響力不斷下降。
我的寫作生涯,從《蘋果日報》開始,記得當時挪威發生槍擊事件,神推鬼㧬之下,寫了一篇關於本土意識的文章投稿《蘋果》,僥倖獲得當時尚為開放的《蘋果》編輯賞識,現在重溫不禁為那些年的水平粗糙而啞然失笑。其後陸續在該報寫了若干政評,當年本土派和大中華派酣戰,本土派有盧斯達、林忌、林鴻達、黃世澤等巨頭壓陣,在下不過是一個名不經傳半途出家的small potato 。以現今政治術語而言,當年是一名不關心政治的「港豬」一隻,「入行」本土派已屬後期,沒有參與過保衛皇后碼頭和高鐵苦行,和其他泛民支持者不同,沒有受過六四晚會洗禮,而是一開始便是本土與港獨,對於這種現象我也難以理解。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政治團體和論政網絡之多元,一切還要看民主派及《蘋果》的臉色,他們對香港政壇擁有生殺大權,稍為叛逆即遭清算,唯一與之抗衡的是香港人網,稍為移動了民主派溫和激進版圖。左翼主張階級鬥爭,但現實上資本家不是大晒,這幾年間,親眼目睹《蘋果》巨人哥利亞的失敗,無法封殺本土思潮之餘,還傳染給泛民建制,大家從排斥切割本土,到餓狗搶屎爭奪這個名號,每一次看到《蘋果》刊登「本土」二字那種言不由衷,扭扭擰擰,十足欲迎還拒的政治淫婦嘴臉,心裡非常痛快,像見黎智英自打嘴巴,為什麼不炒掉報導本土記者,為什麼不停止捐獻轉型本土泛民政黨?如何富甲一方,也無法扭轉市場,人心思變的局面,自此永記於心。
《蘋果》封殺本土派,本土派沉寂了一段時間。紙媒無望,轉戰網絡,我的寫作生涯第二春,也是最長時間,在熱血公民的《熱血時報》。記憶無錯,這份報紙應該在一二年立法會選舉之後才面世。《熱血公民》的專攻本土藍海政策證實成功,為本土派殺出一條血路,夠膽講,《熱血時報》就像幾十年前《中國學生週報》,啟蒙了一代人,這點必須歸功黃洋達的努力識見,也多謝《熱血》編輯刊登文章。有了這段時間,我的政治理念逐漸成形,文章也成熟少許,最興奮的一點,就是親眼看見網媒與紙媒分庭抗禮,一盛一衰,打破老屎忽壟斷,擊潰老泛民霸權,兼而擁有設定社會議題的威力。眾多網媒崛起,由無得㨂變成有得㨂,在一些小型媒體如《聚言時報》也留下了足跡,這些網站是我的好朋友。
與此同時,《蘋果》墮落了,人員老化,衰失意見領袖角色,無法挑動社會議題,現在不是每天必讀,閱讀的心思也花在看它如何出醜,就像看《環球時報》而已。不是説紙媒把內容搬上網就是網媒,像《蘋果》《明報》之類辦報心態徘徊紙媒,以為用權威式手法便能影響讀者,隱惡揚善就能保護政治盟友,這種心態實在可笑之至,它揭露了自己的虛偽,阻礙了盟友的轉型,也無力回應時代的詰問,《蘋果》是反本土先鋒,在本土思潮-或政治正常-逐漸回歸香港,就像ATV中國化先走一步,TVB重蹈覆轍清盤在即,《蘋果》和殖民主派也是註定沒落,因為它不再是香港人的一部分。
我從小不喜歡寫作,也不擅寫作,因為本土主義,才誤闖這個世界,教曉「由零做起,去揼石仔」的人生意義,這段時光可謂「無悔」。
最後贈送以下心得予同路志士。
最初,他們無視我,認為我微不足道。
然後,他們嘲笑我,認為我異想天開。
接著,他們指責我,認為我構成威脅。
進而,他們模仿我,認為我成功可為。
結局,他們贊同我,認為我開創歷史。
做人,做香港人,該當如此。
作者:瑪倫(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大家都本土 摑了黎智英《蘋果》一巴 – 兼對寫作生涯的一點回憶(瑪倫)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