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饒文淵,本文頭圖由視覺中國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015年電影票房全國省市排名冠軍又是常年稱霸的廣東!

去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累計突破440億大關,首次邁入四字頭時代。在2014年年底,中國電影年票房僅僅止步於297億元,而2015年才剛剛邁入12月,就提前完成了400億的目標。根據「2015名人堂·年度電影」榜分析,2015年還是國產片對抗好萊塢大片大獲全勝的一年。

有人對這440億做了個「拆分」,發現全國有16個省市票房過10億,而廣東省年票房創紀錄的達到至62.4億,江蘇省年票房41.7億元,浙江省年票房總額34.9億元,三省票房產出達到139億元,差不多相當於佔了2015年總票房的三分之一。

而看似可以用觀眾數量和排片率來取勝的北京、上海今年並未進2015年全國省市票房排名三甲,僅排在廣東、江蘇、浙江三省之後。

長期問鼎全國省市電影票房排名前三強的廣東再次登頂,贏得毫無懸念,只是在已經擁有超大票房基數的同時,還能以50.4%的增幅保持在全國總票房增幅之上,這倒是顯示出廣東市場的潛力之大,這也似乎也給了「票倉飽和」的說法有力的回擊。

不過江蘇和浙江的電影票房總額「擊退」了北京和上海,成功擠入這個排行的前三強,讓人很「意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2015年全國GDP的數據來看,廣東,江蘇,浙江位列前四,廣東2015年GDP達6.78萬億元,依然保持全國最高;江蘇以6.51萬億元緊隨其後,這兩地是「6萬億元俱樂部」僅有的兩個成員,浙江省雖然未能擠入「6萬億元俱樂部」,但是它卻在「人均1萬美元俱樂部」行列內,2015年位於這個行列的在全國只有8個省份。看來,高額的總票房獲得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才能得以實現。

另一個現象是,這幾年電影市場逐漸在向著國內二三線城市邁進,無論從電影的排片率還是電影主創團隊的路演,幾乎把目光都聚焦在二三線城市裡。2015年有不少票房過10億的電影,路演都選擇了在這三個省市以及其他非一線的城市進行,從而拉近與二三線城市觀眾的距離,達到增加票房的目的。

去年暑期檔,《捉妖記》拿下24.38億的高票房,電影不錯,路演宣傳階段創作方從瀋陽、大連跑到昆明、成都,還去了銀川、東莞、常州、無錫、寧波、紹興等地,幾乎都是二線城市。

收穫了11.59億票房的《煎餅俠》在路演階段則去了蘇州、無錫、常州等地;收穫14.41億票房的《夏洛特煩惱》,路演首站沒有選擇北京或是上海,而是在瀋陽,隨後是旅順、武漢、杭州。就連票房與口碑成反方向「增長」的《惡棍天使》,也是滿帶誠意的跑到了南昌、福州、西安、南京、蘇州、無錫、廣州等地進行路演宣傳。距離「近」了,票房自然也就高了,畢竟主創團隊和宣發團隊很清楚,增加與觀眾的粘性互動,對於票房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路演可以由主創宣傳團隊控制,而電影排片率則更多的在於電影院。最近正在上映的電影《唐人街探案》,在14日這天的排片情況是:上海和北京的排片率分別是13.02%和14.37%,而在深圳和廣州,則分別有17.93%和15.69%的排片率,在杭州、蘇州、寧波和南京的排片率都在15%以上。

國產片如此,引進片亦然,《星戰7》在14號這天,上海的排片量達43.16%,而北京只有33.90%,廣州的排片率達到39.25%,杭州達到42.89%,南京有37.73%,都比北京高。

北京和上海的經濟繁榮程度並不亞於廣東、江蘇和浙江,但是繁忙的程度絕對能拼過廣東、浙江和江蘇。緊張忙碌的工作節奏,已經令每日穿梭於地鐵公交和高樓大廈的上班族吃不消,比起在休息日走進影院看電影來放鬆身心與宅在家裡休息,似乎後者更划算。而這種工作壓力在浙江和江蘇相對於會少一些。

雖然北京、上海未進票房三甲,但兩地的場均人次和平均票價卻超越了所有票倉省市,它們的平均票價分別為43.98元和43.17元,不便宜!但它們都不是年度平均票價最高的地區,最高的地區在西藏!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資金辦統計榜單顯示,在這個低價電影票盛行的年代,去西藏遊玩,看一場電影的票價是45.7元,

在這個排行榜裡還有一些「藏龍卧虎」的高手們:最有潛力的是東三省,今年的票房增速已「無法直視」,那數字太高我不敢看:黑龍江以69.4%的同比增幅,坐上2015年全國年度「增幅王」冠軍寶座,而吉林、遼寧也不甘示弱,兩省的年度增幅也在50%以上。此外,縣級影院標桿省份河北65.4%的增幅成績似乎讓電影市場又看到了一片新的領地。

總而言之,與2014年相比,票房七強省市排名沒有變化,顯示出傳統票倉在2015年地位依舊穩固。

不過,看完整體的趨勢變化,筆者心裡默默的想:莫非電影票房市場也準備走「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戰略路線嗎?


 2015年全國最愛看電影的地區是……?跟我們很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