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巨星 David Bowie 因不敵癌魔辭世,享年 69 歲。英國各大傳媒相率為此表示惋惜,首相卡梅倫更在社交平台 Twitter 上留言:「流行音樂天才大衞寶兒陪伴我成長,他是創新大師,每次都做得對。這是個天大的損失」。出乎意料的是,遠至香港,面書上竟有無數網友為著 David Bowie 的離開而「洗版」不斷,或回味其精彩的成名作品,或分享其在八十年代訪港的片段,彷彿這位巨星的殞落,不單是英國人的事,同時是香港人的事。

David Bowie 成名於七十年代。這是一個妖氣充天的年代。有別於今時今日英美樂壇的性別界線分明,七十年代的樂壇紅星喜歡以跨性別的裝束示人。畫眼線、搽唇膏、留長髮,對當時的男歌手來說,可謂家常便飯。作為其中的一分子,David Bowie 自然也體現著這股潮流。最經典的一幕莫過於 1972 年在 “Top Of The Pops”  節目中高唱成名作 “Starman”。著名電台節目主持人梁兆輝形容是次演出猶如「釋放四方妖孽,解放蒼茫眾生的歷史性一刻。淺嚐過自由的我們,自此,回不了頭」,可見 David Bowie 在那一代香港年青人心目中是自由、解放的象徵,是為社會規範所不容的畸胎異類的心靈慰藉。

步入八十年代,David Bowie 已然成為當紅巨星,精彩作品卻始終不斷。“Let’s Dance”、“China Girl”,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因與 689 合唱「喜歡你」而令人生「超級續航」的黃家強,曾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最喜歡 David Bowie 的 “Ashes to Ashes”。Beyond 在香港樂壇的殿堂地位無容致疑,原來他們也是聽 David Bowie 長大的。

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前夕,David Bowie 來港舉行大型演唱會。從 Youtube 片段中所見,當時的年青人不惜賣去自己的珍藏、向老闆借錢來換取一睹偶像風采的機會。另一邊廂,David Bowie 對香港電視台播出的粵語長片、民間流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亦十分欣賞。儘管曲終難免人散,香港人自此對這位搖滾巨星多了一份親切、關愛。

九十年代以後,David Bowie 的新作明顯不夠叫座,但舊作依然常在大氣電波中放送。筆者一位網友說,過往在異鄉工作時,不時會聽到當地電台播放 David Bowie 的作品,他甚至與一位澳洲女同事齊聲高歌,打破種族上的隔閡,來個愉快的文化交流。據此,David Bowie 變相是不少港人美好回憶的標記。

David Bowie 既然與香港人有如此深的淵源,香港人在意他的離世,自是理所當然。至於 David Bowie 能夠廣泛為香港人所認識,主要得力於當時電台有專門播放英語流行曲的音樂節目、電視有播放外國音樂錄像的時段。

筆者是八十後,認識 David Bowie 已在 2003 年 “Reality” 專輯推出時。慶幸那個年代「赤化」未算嚴重,筆者仍可從電視、電台認識這位巨星,且能在唱片舖買下他的大碟。後來互聯網日益普及,向前追聽他的經典,更被他百變的形象、對音樂的熱誠吸引。兩年多前推出的 “ The Next Day”,可說是他近十年最「有火」的專輯,喜歡英倫搖滾的朋友萬勿錯過。

共匪陳佐洱之流經常說香港要「去殖」。其實,「去殖」後的香港怎會是原來的香港?香港人又應如何自處才好?所謂「去殖」,說穿了不過是「侵略」、「滅族」。港人奮起悼念 David Bowie,某程度上也是對香港的捍衛、對中共的抗拒,哪怕悼念的方式只是反覆重播 David Bowie 擁吻坂本龍一的鏡頭。

 

作者:無言(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搖滾巨星,撤手人寰(無言)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