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首,一些內房地產代理挾著國內成功經驗,滿懷信心涉足香港地產代理市場,而本地業界早也有了心理準備迎戰,和南下來者一較高下。
但樓市突然成交萎縮不振,整個業界被迫在寒冬中苦思出路,一方面採取降低經營成本守業,縮減分行規模外,更釀出代理變革求生的難得契機。得到近日內地大力推動互聯網的激發,香港地產代理業界也掀起應用現已成熟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適用於手機的業務平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本地大規模代理行過去常用的強者策略是實體分店遍及全港,而地膽代理則各自在經營區內開立分店網點抗衡,故呈現代理分店數量太盛過濫的不良現象。面對樓市多月成交極速縮減,一些行家開始緊急關閉從前過度擴張的分店。
樓市氣氛差也為一些早有互聯網思維的代理經營者創造出變革的空間。求變下,在網上衍生不同風格的網絡代理營運模式。今天人人擁有至少一部手機,隨時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檢視包羅萬有的樓盤資訊,早已不再單靠地產經紀沿用的服務方式。不少消費者使用網上睇樓等應用軟件,在網上隨時隨地按個人需要篩選最合自己心意的樓盤之後,才去接觸經紀實地睇盤及成交。
如雨後春筍找尋商機的新興網上平台更應運而生,為推動消費者改用網絡模式進行租賃及買賣交易各出奇謀,採用了半佣,甚至免佣的噱頭,吸引一些希望得到免費服務的人士惠顧!
然而,世上豈有免費的午餐?網絡代理模式卻產生了不少問題,例如操作者本身或只是一群從事I.T. 業者,對地產代理必須要受到地產代理條例監管甚至毫無認識,遑論建立一套保障消費者的合理準則?而放盤人的身份,樓盤的真實性等,隨時引致租客被騙取按金及上期,更由於沒有通過實體門店及持牌代理的專業操作,一些自稱業主也可因此騙取以十萬元計的訂金後失去蹤跡。
無疑,今天地產代理主流已進入了互聯網加實體經營的年代,人口老化及削減成本促使本業要改革營運的方式,但前題是必須更加保障消費者免受損失。百分百的網絡代理模式目前祇在萌芽階段,成功與否尚屬未知之數,而進入者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實屬必然。目前樓市急轉直下,騙財陷阱隱而不發,個人建議地產代理監管局應及早介入,積極督促網絡代理在網上地產平台依法營運,避免消費者無辜受害!
富山地產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柯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