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告一段落。泛民老將何俊仁、馮檢基相繼下馬,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至於「民建聯」鍾樹根被 48 歲的徐子見擊敗,除了因為徐子見抱有一個向年輕人贖罪的心態,更重要的是鍾樹根的惡名已經深入社區,無可挽救。黨友葛珮帆則主要敗在對手工黨葉榮的殘疾身軀及堅毅不屈手上,合情合理。

反而,進步民主派 (「社民連」和「人民力量」)、激進本土派 (「熱血公民」、「城邦派」) 並未乘「雨傘革命」的餘威再下一城,走中間路線的溫和民主派「新民主同盟」卻在競逐 16 席中取得 15 席,此結果較為耐人尋味。

傘後一年,談到本土派,抗爭者大多只會聚焦在「熱血公民」、「城邦派」、「港獨派」身上,要不然就是說「本土民主前線」、「香港本土力量」,「新民主同盟」根本不入流,與「學民思潮」一樣,兩面不是人─既不願屈從於傳統泛民,又無法擠身本土派行列。有趣的是,今次的區選結果竟顛覆了抗爭者們一貫的想法,原來溫和的「港中區隔」、「香港人優先」是有市場的,而且客源異常充足。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從政者會選擇走這一條路線,當中甚至可能包括部份「泛民」、進步民主派、激進本土組織 (「熱血公民」除外)。

在眾多「傘兵」中,不得不提「青年新政」。年青、有活力、肯承擔,加上宣傳短片大打感動牌,此乃 9 名參選人能夠取得高票的關鍵。然而,高票不一定可以當選,當選還需要出動「掌心雷」提示、取得老人院公公婆婆的歡心,「工聯會」的陳穎欣不是憑此勝出嗎?「青年新政」8 名參選人之所以落敗,在於他們不會採用下三流手段。單純至此,鄺葆賢醫生能夠在黃埔西贏得一席已經是萬幸,游蕙禎實在不必介意狙擊「鼠王芬」不成。

難得「青年新政」今天還舉行記者招待會向選民鄭重致歉,游蕙禎更於謝票期間一度感觸落淚,香港有如此真誠的年青人,是一種福氣。不過,話分兩頭,面對溫和本土派的成功,「青年新政」確實有需要認清未來的發展路向。

 

作者:無言(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區選後感(無言)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