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大大訪英期間,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 IMF代表已經告訴中國,人民幣可能很快就會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SDR(特別提款權)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為創設的賬面虛擬資產,目的是解決依賴黃金造成的國際清償手段不足,因而被稱為「紙黃金」。SDR的前二輪創設與分配在1970年至1972年間、1979年至1981年間完成。2009年8月為應付金融危機,IMF向成員國一次性分配1621億單位SDR。

在2010年的評估中,IMF認為人民幣尚未達到「自由使用貨幣」的標準。在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上,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最近,英國表示支持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其實就在本月初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習近平感謝美國有條件支持人民幣納入SDR。如果人民幣最終納入SDR,這意味着中國朝「市場主導」經濟模式邁出了重要一步。

人民幣加入SDR將使更多的國家使用人民幣,或者用人民幣作為他們的外匯儲備。

 

貨幣是標定人類勞動成果的籌碼

貨幣是標定人類勞動成果的籌碼,而以貨幣計算的價格承載了有關產品供需的全部信息。

以物易物的交換(Barter system)成功率極低。假如集市上一頭牛的主人想換四隻羊,而羊的主人們都不想要牛,則交易無法完成。而且,物物交易難以跨時間、跨地區。所以人類在很早就開始使用一般等價物——貨幣。勞動者先將產品換為貨幣,再用貨幣換取自己想要的物品。眾所周知,金、銀最終成為了全世界公認的貨幣,它們的地位不是哪一個國家「封」的,而是由其天然屬性決定的。

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西方列強從美州、亞洲掠奪了大量的金銀。遠東的日本也「不甘落後」,僅通過《馬關條約》就從中國掠取2億兩白銀(6000噸)。按中國教科書的說法,「帝國主義」靠掠奪來的金銀髮達了,中國卻越來越落後了。問題是,為什麼幾千噸金屬的易主就能造成「國運」的逆轉?答案只有一個,因為金銀是貨幣!

 

黃金是天然的貨幣

黃金是天然的貨幣,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獨領風騷數千年。但金銀的儲量有限、勘探開採困難、產量無法迅速提升,這本來是它們成為一般等價物的重要前提之一。假如黃金像大理石那樣可以大量開採,不僅不再「物以稀為貴」,而且數量暴漲則不利於經濟的穩定運行。金銀成為一般等價物的另一個前提是它們的化學性質穩定,不生鏽、不氧化、不燃燒。

近代商業文明是刺激人們為消費而生產。而消費的慾望一但被喚醒真是「駟馬難追」,可憐的金銀產量遠遠跟不上人類的「慾望號街車」。根據布羅代爾對19世紀中葉的估算,「僅僅為使物價保持同等水平,貴金屬的數量至少要以每年3%的速度持續增長。否則物價勢必下跌」,既發生通貨緊縮。「物價保持同等水平」實際上意味着滯脹,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需要貴金屬以3%的速率遞增。在經濟蓬勃發展時對貴金屬的需求可想而知,所以金、銀低下的產量註定成為瓶頸。掠奪者不「解渴」,被掠奪者更是陷入嚴重的通貨緊縮。這就是中、西方國運逆轉的根源。

持續了幾百年的殖民侵略本質上不就是掠奪金銀、掠奪貨幣嗎?!最初,西方列強將金銀掠奪回來,相當於為本國經濟注入了貨幣,刺激了經濟,社會生產效率呈幾何級數提升。貨幣很快又不夠用了,而被掠奪的對象也快「油盡燈枯」了。

 

信用貨幣革了黃金的命

與其到處血腥掠奪不如自家印錢!十八世紀開始,西方國家政府和商業銀行開始大量發行紙幣。由於美國立國晚,「家底」薄,沒有多少金子、銀子,紙幣在美國更是大行其道,推廣速度快於歐洲「老大哥」。紙幣本質上是信用貨幣,它被人們接受靠的是發行人的信用。布羅代爾傳神地寫到:「這種虛假的、但又以成千上萬種形式流通着的貨幣逐漸侵入歐洲的經濟生活,15世紀時只是偷偷摸摸,16世紀時還小心翼翼,17世紀就已經咄咄逼人,而在18世紀則搖身一變,公然成為黃金和白銀的替身,扮演大人物的角色。」此外,窮兵黷武的歐洲列強紛紛舉債,它們的借據居然也被當作「通貨」而流通。

 

現代各國普通採用的是本國政府發行的紙幣。政府強行規定一切商品與服務必須接受本國政府發行的紙幣作為對價,稱為「無限法償性」。

其實,最早的紙幣就是由中國人在宋朝發明的,但在皇權至上的情況下「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紙幣的發行者和持有者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關係,信用二字無從談起!

從金屬幣到完全脫離黃金儲備的貨幣發行,中間還是有極漫長的道路。最初實行的是「金幣本位制」,一英鎊含純金113厘(一盎司=480厘=1/16鎊=28.35克)、一美元含純金24.75厘(後改為23.2厘)。任何黃金持有人可以請求政府代鑄金幣,手續費低至可以忽略。後來,黃金數量越來越吃緊,各國陸續進入「金塊本位」。此時金幣已經不再鑄造和流通,紙幣持有人只有達到一個巨大額度時才能請求兌換金塊,比如英國當時規定最低兌換數量為400兩!

此後,英、美依仗它們的政治經濟實力使它們的貨幣成為「儲備貨幣」(Reserve Currency)。在英國衰落後,美元實際上成為全世界唯一的儲備貨幣,每35美元可兌換一盎司黃金。直到1971年8月15日,在連年對外援助和戰爭中元氣大傷的美國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至此,紙幣像斷了線的風箏徹底擺脫了與黃金的關係。黃金淪為普通金屬,象鉛、銅、鎳一樣在商品交易所內被炒家玩弄於股掌。

信用貨幣在理論上消除了通縮的可能。換言之,除非貨幣當局犯錯誤,通縮完全可以避免。

 

國與國之間玩牌用什麼籌碼?

前面說過,貨幣是標的財富創造的籌碼。

1764年,英王喬治授意下的議會通過《貨幣法》禁止殖民地發行貨幣,只能使用英國紙幣。這一禁令成為美國獨立戰爭重要的導火線之一。

四個人打麻將,用什麼當籌碼至關重要。如果由其中一個人「發行」籌碼,而且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其它三個人無權過問,輸贏還用問嗎?

二戰以後,意識形態矛盾壓倒一切,西歐諸國讓美元登臨「唯一國際儲備貨幣」的寶座,本質上是縱容美國向全世界抽稅以對抗前蘇聯。美、蘇軍備競賽比拼的是金錢。美國可以用印刷機印出的「綠紙片」研發先進技術,不斷升級武器裝備。最終,里根以預算高達2萬億美元的「星球大戰計劃」徹底拖垮了蘇聯。

黃金本是天然的貨幣,但因為產量跟不上而被人類一度拋棄。從1971年告別黃金以後,人類經歷了以美元為唯一儲備貨幣的時代。

 

歐洲的「反抗」

就在蘇聯解體的第二年,歐元就問世了。要知道由多個主權國家聯合推出一種新貨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歐元誕生之神速說明各方沒有浪費一秒鐘來討論其必要性,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於推出新貨幣的細節準備。

中日兩國在有文字的5000歷史中只有50年的「不友好」,至今無法完全釋懷。歐洲諸國在有文字的歷史中從未戰事間斷,英法、德法幾家的「新仇舊恨」更是源遠流長。但金融素養深湛的歐洲人拋棄前嫌,在蘇聯解體後的第一時間聯合推出歐元,向獨霸世界的美元發出挑戰。

歐洲為了讓自己的籌碼被廣泛接納開始了激進的擴張。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達到27%。但陸續加入歐元的希臘、西班牙水平相對低下,給今天的歐債危機埋下了隱患。

 

SDR是美元相對靠譜的替代者

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使中東、中國漸漸「開竅」,多少明白了二十年前歐洲人推出歐元的用意。二次大戰及其後的「冷戰」也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獨特的一幕,恐怕不會重演。總之,美元作為世界唯一儲備貨幣的政治經濟條件已經失效,憑什麼大家打牌都用你的籌碼!而SDR天生是最靠譜的替代者。

SDR已經45歲,卻沒有替代美元成為最重要的國際清償手段。其根本原因是美國主導下的IMF不會讓不利於美國的事情發生。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不可能被長久拒之門外。

除了獲得空前的國際地位,人民幣加入SDR還有一重意義,那就是推動周小川在美國金融危機後提出的「超主權儲備貨幣」。此外,據渣打銀行和安盛投資管理的研究,如果人民幣加入SDR,未來全球至少有1萬億美元國際儲備將轉為以人民幣存儲。

周小川說:「當一國貨幣成為全世界初級產品定價貨幣、貿易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後,該國對經濟失衡的匯率調整是無效的,因為多數國家貨幣都以該國貨幣為參照。經濟全球化既受益於一種被普遍接受的儲備貨幣,又為發行這種貨幣的制度缺陷所害。」

上世紀四十年代凱恩斯就曾提出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的設想,但沒有機會付諸實踐。而由於分配機制和使用範圍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但給世人留下一線希望。人民幣入籃讓這一線希望清晰了起來!


 中美「貨幣戰爭」升級? 傳人民幣將納入SDR貨幣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