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個名叫余佳文的90後創業者在央視一個節目上的演講視頻在朋友圈瘋傳,標題起的也非常危言聳聽:「一個90後,把整個互聯網圈都激怒了.....」讓我也忍不住點進去看完了整個視頻,而今天又在不同的群里,看到關於這個視頻的討論,讓我實在是不吐不快。

 

吹牛其實是行業「潛規則」

 

首先,余佳文在視頻中一些關於企業運營數據的描述爭議很大,比如用戶數突破1000萬,比如獲得阿里巴巴幾千萬美元投資,又比如明年盈利1個億分給員工等等,很多人認為他吹牛太過,甚至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扒皮和解讀。而對於他的吹牛,東樓想說的是,其實這就是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

 

1、有關融資金額

 

關於融資金額的虛報或放大,這個其實是行業的潛規則。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一方面關於投資這個事情是比較敏感的,一般情況下,初創企業是不願意公布具體的投資數字和投資方所占比例的,因為很容易被算出公司整體的估值。因此在投資數字這個事情上,企業一般都是含含糊糊的,一般常見的表述就是上千萬元,或者數千萬,這個說法很有想象空間,讓媒體捉摸不透。但是,只要是證實獲得投資,媒體所要的新聞價值已經得到,因此大部分媒體也就不深究到底投資多少了。

 

實際上,因為只能聽企業的一面之詞,可以說大部分媒體報道的企業融資金額是具有摻水分的,甚至有的水分相當之大。東樓也常常聽到一些企業老總私底下八卦,其實哪家報道獲得數千萬美元的企業,只獲得幾百萬人民幣投資而已。

另一方面,為什麼企業隨便說融資金額,被投資方一般都是默認呢,其實這也是投資方和被投資方的默契所致。投資方巴不得吹的再多些,這樣說不定可以引來更多的接盤俠呢。凡此種種,事實上,所謂的融資金額也不過是公關手法,包括這次余佳文在央視錄製節目說獲得阿里巴巴幾千萬美元的投資,我們聽聽就好了,大部分不太靠譜。

 

2、有關用戶數量

 

關於用戶數量的貓膩和潛規則就更多了,事實上我說的這些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一般做過互聯網企業運營的人都應該心裡有數。所謂的媒體報道的用戶數一般也是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媒體記者,對於產品的運營數據其實是不太了解,比如什麼下載用戶數,安裝用戶數,激活用戶數等等,大部分媒體或記者是不甚了了的,因此企業就會跟媒體玩起猜謎遊戲。今天對媒體說我們下載用戶超過1億元,然後不太懂行的媒體就誤以為真實用戶達到1億,而實際上下載根本不等於安裝,更加不等於活躍,這1億的用戶具體到真實的用戶數,可能之間的差別會差個幾十倍都不止。因此,對外媒體宣傳時,很少有企業會拿出真實數字的,一般都會double,狠一點的乘以10都不止。

 

用戶數字為什麼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真實?這個其實涉及到商業競爭。一家號稱業界第一的公司,在對外宣傳時,是不可能用戶數低於其他競爭對手的。有很多時候,可能一個企業對外宣傳的用戶數取決於其競爭對手的用戶數多少,反正就對比競爭對手報,他們多我也多。這種情況下,媒體怎麼能獲得真實的數字呢?

 

而且,市場上還有很多出數據報告的公司,這些數據大多也經過包裝或「公關」,雖然在大的方面數據報告公司不會違背常識,但是在競爭不分上下的時候,根據企業的公關訴求來做些變動就很顯然了。這好像也是業界的潛規則這一。

總之,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企業的嘴裡是得不到真實的數字的。但一般只要不違背常識,大家也不會較真,不過如果太誇獎的話,懂行的媒體人其實也是有辦法驗證的。

 

誰是90后創業明星的幕後推手?

 

既然是哪些數字都是一些「潛規則」或者PR策略,我們自然也不必太較真。真正讓我們思考的是,究竟是誰把馬佳佳、余佳文等一個又一個90後叛逆青年塑造成創業明星的?

 

1、媒體

 

第一推手當然是媒體。眾所周知,媒體需要熱點話題。而馬佳佳、余佳文等之之所以能夠被媒體看中,最核心的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火熱,另一個是90後的標籤。

 

目前來看,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確實比較火熱,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更是方興未艾。這是一個全民創業的年代,只要是有志於此,無論掌握不掌握編程語言,都能夠借助互聯網進行創業。而資本熱錢的過剩,也使得創業者比以往更容易獲得初始資金。更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流時,這個產業也成為國內最受人矚目的行業,媒體不喜歡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90後的標籤更是媒體喜歡的。我們看余佳文和馬佳佳,其實身上的標籤是很類似的。都是90後,都是創業者,都語出驚人。這和以往媒體喜歡報道80後的創業奮鬥故事如出一轍。如今80後已經漸漸步入中年,其創業故事已經不能把年輕作為標籤來進行創作,自然就需要90後接棒,特別是在90後曾經被媒體集體妖魔化的情況下,如能塑造一個正面案例,必將會引起巨大的反響。這也是如今媒體喜歡報道90後創業故事的初衷,而之前的馬佳佳就是在如此的大背景下被包裝神化出來的。

 

2、投資人

 

第二推手是投資人。雖然說目前余佳文口中的「幾千萬美元」投資數字值得商榷,但沒有異議的是,余佳文及超級課程表團隊曾經獲得過投資,這個應該是客觀事實。因此,精明的投資人為何會看中余佳文及團隊呢。

 

風險投資者最喜歡的是什麼?是故事。相比79後中年大叔的創業,90後美女或90後叛逆的少年的創業更具故事性,而且由於90後的標籤在媒體這一兩年不遺餘力的塑造下,已經有殺馬特,非主流等方面成功扭轉為敢想敢做,追求自由,引領潮流等正面形象。因此,投資90後或90後主流的團隊,會被認為是投資一群走到時代前沿的群體。而這也可能是VC們喜歡的主題,特別是這一兩年來,不少知名風投機構的投資人更是聲稱只投90後或者是專投90後。

 

事實上,一個故事的精彩程度決定了風險投資者會否投資。只有團隊和產品有故事性,風險投資者就敢投,特別是在天使輪或A輪階段。故事好投資者的後顧之憂就少一點,一定投資者投資了這個團隊,投資者甚至會幫助創始人及其團隊將故事將的更好一點,以便吸引來B輪、C輪。這樣也好方便退出。

 

因此,包裝創業者及其產品,或者換句好聽的話,是幫助其創始人和產品成長,這是專註于早期的投資者們的主要工作之一,包裝的好才能賣個好價錢,才好找到接盤俠。

 

3、90后自己

 

第三推手是他們自己。事實上,之所以包括馬佳佳、余佳文等所謂的90後創業者代表,如果不是他們出名或宣傳目的很強烈的話,媒體和投資人也是沒辦法的。之前東樓也曾撰文分析過,馬佳佳想出名的願望非常強烈,上過《非誠勿擾》,開情趣用品店,各種媒體訪問和炒作,也讓她有了不小的知名度。而余佳文可能出名的目的比馬佳佳還要單純一些,他可能只是想推廣他的產品或賺錢而已。

 

不過,客觀的說,他們可能比很多同齡人或者70後、80後,在某些方面要優秀。大部分人在20來歲的年紀都是比較平庸的,而他們在這個年紀能夠折騰出這麼大的動靜,並且在短時間內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讓我們花時間去研究他們,或扒皮他們,可以說已經取得了他們想要的效果。而像我這樣的好八卦的圈內人可能也充當了他們的墊腳石。唉,真是防不勝防啊!

 

總之,馬佳佳、余佳文等90後的創業明星的出現,媒體是求之不得的,投資人雙手歡迎的,圍觀群眾是喜聞樂見的,大家是皆大歡喜的,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激動,用不了多久創業明星00后牛佳佳之類也會粉墨登場的。

 

作者:李東樓(微信號:lidonglou)

From 李東樓


 90後創業明星的幕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