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name:
法政隨筆
近年,香港興起了對「本土」的熱議,在雨傘運動後的年輕人之間尤為熱烈。我認為,這是香港民主運動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北京卻將這個概念抹黑,令「本土」被標籤為激進、衝擊,甚至放炸彈、搞港獨!
我倡議的「本土」,一點都不激進,反而是要回歸《基本法》之初衷,從「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出發,以香港為本位,力求為最多香港人創造最大福祉作依歸,制訂及倡議各項社會政策。
基建工程項目方面,如高鐵、新界東北發展、蓮塘口岸等,都是由內地規劃藍圖作主導,特區政府被動地作出配合。一旦以上述「本土」角度作衡量值考慮,不難發現這些以千億計的工程,與香港人所得的實效利益,並不相稱。
民生政策方面,香港亦處於被動。從單程證配額、自由行、大學內地生政策,到奶粉出口、打擊水貨客政策,明明已對香港「本土」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市民怨聲載道,但特區政府還是處處在看內地臉色,未能及時作出適切的反應。
立法會的天職是監察政府,對香港市民問責。上周「等埋發叔」事件後,建制派議員急急向中聯辦謝罪、交代。香港「本土」市民的感情相對好像受冷待,情何以堪?
很明顯,當權者與既得利益特權聯盟,不過是憑巴結中共,作其傀儡以求鞏固自己的地位和私利,但後果卻要由整個香港承擔。長此下去,香港「本土」必被陰乾。我們固有的自由、價值、制度、文化等,都會隨之消逝。
我所提出的「本土」,正是針對上述問題。民主派應着力推動「香港觀點主流化」,以香港人本位作立足點,從香港人最大利益出發,檢視政制、基建、民生和所有政策,並要求與內地的一切協作,只在對雙方有利的情况下才予落實。
唯有這樣,才能回歸八十年代討論回歸時候的初衷,捍衛《基本法》中藉一國兩制落實中英聯合聲明及其附件的安排,並使一國兩制跨越2047,造福香港和國家。
本土【梁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