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領英中國獨立開發的職場社交產品「赤兔」上線,意欲打造最懂中國職場的社交產品。此前,脈脈的地鐵藍色風暴剛過,釘釘「釘一下」的特色企業溝通正引熱議,而會會、名片全能王、和聊、微人脈、脈圈、好好約等主打移動端的產品也都磨刀霍霍,一時之間「職場社交」這一戰場風雲突變,大有惡戰爆發之勢。而赤兔作為「洋公司」再創業殺出的本土產品,究竟是上演Uber對本土專車平臺的打壓,還是變成易趣對淘寶的悲劇?
一、赤兔觀察——萌馬初現、劍鋒未名
顧名思義,所謂職場社交就是針對職場人群的高度垂直化產品,主打「職場溝通、人脈關係、職業話題」等,其常見演進路線往往有公司協作工具、跳槽招聘社區、商機合作管道、職場大V自媒體平臺幾個方向。
綜合來看赤兔第一版,表現出了幾個特徵:
1、產品層呈現「四面佈局、防禦卡位」的特徵,即從第一版就做了資訊流、im、活動、群組、LBS、人脈梳理等功能,從而從上線伊始就很像職場版的「微博+微信+陌陌」,但是並沒有看出顯著的重點和方向。給人的感覺是要做「卡位」,所有競品會做的功能和方向,我都預先卡好,至於重點做那個估計要看市場數據反饋,赤兔的產品團隊似乎仍在憋大招。不論如何,能在初代就做出一般社交產品三次反覆運算才具備的功能矩陣,誠意和決心可見一斑。
2、設計層呈現年輕化、小清新的特徵,一匹萌馬不僅和老東家風格迥異,也一改職場社交App冷冰冰的基調。
3、運營層高舉高打,從一開始就引進高質量的大V,並注意控制社區話題(包括倡導中文交流),領英對「精英人群」的吸引合作能力一以貫之。同時強化身份審核,建立嚴格的邀請機制,確保用戶資料的真實可信。
除此之外,有三個初步的端倪:
一是迴避了以往所有競品最喜歡突出的跳槽招聘功能,儘管按照業界的常規理解這絕對是「剛需」,菜狗認為這是赤兔團隊有意避免產品從職業社交淪為獵頭橫行無忌HR社交,而更強調高質量的人脈和內容。
二是較早引入了LBS機制,可能對社交O2O會有較大關注,借助於領英大公司的資源,一上來便卡位精品優質活動也是優勢所在。
三是強化演算法優勢,和領英一樣將通過一系列的推薦演算法和功能,幫助用戶發現和拓展人脈。
總體來看,這匹萌馬憨態可掬、很有人緣,但可愛的背後劍鋒何指,何時「圖窮匕見」還有待觀察。
二、職場社交——中西迥異、困境重重
近年來職場社交移動平臺備受關注,主要是得益於領英在海外的巨大成功,按照「賽道理論」,中國理所當然應該崛起一個強大的模仿跟進者。儘管這種聲音早就司空見慣,但職業領域的「微信」似乎一直沒有真正普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中西方在職場領域的巨大差異,很多在美國市場很容易就玩起來的東西,在中國完全玩不轉。這就好像我們看到美國電影中,辦公室動輒上演激烈衝突,拍桌子、掐衣領、揚長而去司空見慣,這在中國的職場環境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領英的成功是建立西方誠信開放規範化的職場體系中的,而中國呢?
對比中西方,菜狗最喜歡看經濟環境、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三個層面:
經濟上看,老外經濟水準總體寬裕,在社交中樂於分享,願意毫無功利目的(貌似)地探討一些話題,也更願意討論一些和名利無關的陽春白雪小心情,這在中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由於人均資源如此有限、競爭如此劇烈,很多人甚至面臨基本的溫飽問題,中國人的職場社交往往體現出「急功近利」的特色,目標明確、重點清晰,如果不圍著「名財色權」轉,一味的陽春白雪小清新幾乎不可想像——不是學生了,都是「成年人」了!
制度上看,西方經濟社會的各項制度建設完善,契約精神和誠信品質成為廣泛自覺,這也就保證了職場溝通更簡單、直白、高效,不繞彎子。這在中國依然不可想像,儘管各項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契約精神的培養依然任重道遠,「關係文化」的遺毒依舊無處不在,因而國人的溝通更含蓄隱晦,做事之外常常滲透人情、關係、站隊、面子、猜疑等因素,這在一線城市之外、第三產業之外的區域特別明顯——技術的發展固然可以帶來「發現和連接的高效」,卻並不能優化「溝通的深度和質量」。
文化上看,歐美人的上下班是分離的,上班再拼,到了下班也就是個人生活。而亞洲人常常是兩者不分,上班混時間幹生活之事,下班「准加班」時刻業務奔忙。基於此,往往微信一個平臺就已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本來就是工作生活不分,也就沒必要搞出2個平臺。比如菜狗的微信好友近3000,且多為IT圈和創投圈人士,早已當做「工作版微博」使用了——當然這隻是一家之言,最近也有報道指出很多人深受職場生活不分的困擾,更是有統計76%的人想區分職場圈和生活圈。
以上幾個方面,倒不是要揚西貶中,而是要讓大家明白,這是特定階段我們最基本的現狀,要接地氣就必須首先承認並接受之。而這一點,也使領英在中國變成了外企精英社區,是「常常要和老外打交道的人」的平臺。從這個角度看,領英能認識到這一點並放手讓中國團隊做赤兔、脈脈在本土化的一系列創新(八卦切入、演算法匹配、規則限制)、釘釘對企業內部溝通協作的突破創意、會會對社交O2O的專註等,都值得肯定。但菜狗必須潑冷水的是——目前來看各家功夫遠遠不足,要想更瞭解中國職場還有很多路要走。
且不說以上中西方的迥異,要想做好職場社交,還得面臨以下生死考驗:
1、中國職場的大多數(傳統行業)並沒有嘗試新鮮手機App的習慣,尤其是這些行業的「高層」,往往有自己封閉的小圈子,根本不需要新的職場社交平臺。這就導致了職場社交App不僅一上來很難走「自上而下的高層路線」,而且還得承擔培養用戶習慣的重任。
2、中國職場呈現嚴重的分裂不對稱特徵,各行各業、外企國企民企、創業公司和大公司、體制內外,差別常如天壤,這一點在地域上同樣明顯,一線城市的部分領域已經呈現歐美化的職場文化特徵,但到了二線城市立刻又回歸隱晦政治和關係站隊的溫床。
3、職場真實資料和經驗能力數據的準確獲取難,於是在職場社交平臺中你看到CEO、創始人、總監滿天飛,各種大項目經歷,卻依然心存疑慮、不敢相信。
從這個角度看,今天職場社交做不好的根本問題或許是平臺提供方的「基因問題」,或者外企基因,或者純互聯網基因。如何理解中國職場如此風格迥異、差距巨大的文化和需求,菜狗曾經在「辦公室」蹲守多年,相信如果不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待過的人,是一定不能理解《二號首長》的驚心動魄、《滄浪之水》的無奈和《我與上一代人的戰鬥》中描繪的迷茫。正因為這樣一種基因問題,很多人甚至有了這樣的質疑和感嘆——職場社交是偽命題?
三、戰役要點——攻略地圖、精準進擊
職場社交是不是偽命題?如何讀懂中國職場?筆者暫且拋磚引玉,談一談自己眼中的要訣。需要聲明的是,本人是野路子產品菜狗,所言未必專業靠譜,也絕非職場大咖管理大師,只不過在國企大公司「辦公室」熬了很久,對各個部門的制度、管理和問題「略懂一二」。
(一)目標用戶
目標用戶?不就是職場白領嘛。哪有那麼簡單,中國職場的複雜性,導致了根本沒有單純意義的「白領階層」,別看都叫銷售部、市場部、人力資源部,職責範圍和做事風格卻完全不同。那麼對目標用戶的選擇,就面對幾種權衡?
1、高打還是低打?
高打就是從企業的精英高層和核心管理者打起,優點是便於形成自上而下的「輻射效應」,帶動公司甚至行業的規模上量,也比較容易樹立產品的「調性和逼格」,噢耶!
可事情哪有那麼簡單,目前多數的傳統行業「中層以上」管理者不僅不喜歡嘗試新鮮App,甚至上網都有些「文盲」,一些產品的使用甚至要通過一紙公文行政命令,他們有自己的高端圈休閑場,對「手機社交」既無動力也不適應,或許有效的動機就是「結識所在行業或更牛逼的高層、挖精英人才、瞭解上層八卦風向和解決一些私人問題」了,甚至瞭解一線實情心聲對多數人都是多餘。
低打自然就是主打職場新人,這部分年輕人對互聯網敏感、喜歡嘗試新鮮的手機App。他們的「痛點」也比較明顯:職業待遇不平衡,年輕稚嫩沒經驗,找不到好的公司、崗位和平臺,常常被打著「年輕人要多鍛煉」旗號的老手們坑,成為事情最多、責任風險最大、收入和優質機會最少的楊白勞;職業發展不順暢,目標規劃不明,培訓和鍛煉機會找不到,晉陞規則更是雲裡霧裡、諱莫如深。
中國的這一代年輕人經歷著hard模式,傳聞即使一線城市的大公司裡,年輕人要想晉陞中層,也平均需要等待7人升遷、離職或退休,並非因為那些人能力更強,只因他們更有資歷。OK,這一部分人群看起來是能抓住需求了,但除了脈脈的八卦社區能來點負能量的輿論監督,好像並沒有誰根本解決這些問題,沒有中上層的使用,似乎又難以形成真正的整體效應。
正如一位叫「微笑」的網友所言,當今職場最大衝突是上層的人牢牢占著位置控制資源,下層人心浮躁人人覺得自己是可造之才就差伯樂,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有機會。
2、做人還是做事?
一般的職場人群,常常有三種傾向,即做人、做事、不做人也不做事。
喜歡做人的人自來熟、對人脈關係更敏感,常見於辦公室政治、銷售、人力等崗位,所做的工作往往對「專業性」要求不高,他們更樂於認識有影響力和決策力的人,編織自己的關係網。
喜歡做事的人有點悶,對業績證明和專業提升更關注,常見於專業性要求高的行業和崗位,他們更樂於認識專業內的大神,用卓著的業績證明自己建立口碑。
不做人也不做事的人比較會混,往往是前兩者的「受挫者」,因為自認為性格能力不足以爭取上升通路,索性出世無爭,更喜歡忙副業和生活,早早結婚生子求安穩。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者只是「一段時間內傾向不同」,並且常常是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兼而有之」或不同階段「互相轉化」的。但正因為不同的傾向,他們的追求也就完全不同,而且往往互相「看不太慣」。
3、垂直還是跨行業?
先做互聯網、金融、傳媒這樣的行業好把握需求、起量快,但是往往遭遇後續跨行業全面推廣的瓶頸。一上來就跨行業又戰線太長,很難找准一個共性切點——招聘算一個吧……
(二)切入點
要打職場社交,切入點非常關鍵,常見的路線有:
1、先做成企業內部的溝通協作工具
國外代表是Slack,國內是釘釘,「釘一下使命必達」解決企業溝通屏障和執行力難題,同時搞定OA、郵件、文件管理(雲空間)、流程審批和項目進度控制。由於現在企業運作中,大量使用高投入、定製化的OA、CRM、SaaS等平臺,對2B能力的要求極高,短期內根本不是創業公司可以玩得轉的。
所以菜狗的建議是從這些系統平臺中抽出一個更需要「移動化」的小功能,做成一個2C的基礎工具,這就好像超級課程表、課程格子是從教務系統中抽出了課程表、成績單,進而繞開學校做成了一個針對學生的高校社交產品,這就是「2B中的2C」。如果從企業的日常溝通如排程、目標控制、項目評估、流程監控、資訊數據反饋等中任選一點做到極致,繞開公司管理層在員工中推開,或有機會。
2、先做成跨公司的溝通管道
代表是脈脈,主要應用領域是招聘跳槽的大數據匹配。也就是說,從各個公司之間交流常用的商務合作、投標競標、投資融資入手,抽一塊做到極致,或有機會。
3、先做成人脈的搜索和發現平臺
代表是赤兔和脈脈。建立在真實資料和大數據推薦演算法的基礎上,方便及時、智慧地拓展人脈。
4、先做成職場精英的精品內容社區
代表是赤兔,首先集中職場中高端人士,打造精品UGC和社交O2O,進而為整個社區「定調子」,如果未來能做成一個「清潔版」的職場微博或職場知乎,則優質關係和內容的吸引力將非常強。
5、先職場職業者個人的發展和「背書」工具
代表是領英,其職場檔案數據已經具備某種公信力,成為高效率的背調工具,也成為職場精英的優質名片。然而在中國,似乎並沒有哪種職業數據可以具備如此的力量,以筆者個人的體驗,即便經過協力廠商專業人才機構的層層測試篩選,被證明是少部分具有突出的領導力的人才,也可能因為「不會站隊」等原因在最後一刻被pass。如果赤兔能解決這個問題,或許複製領英的成功。
6、先做成職場約約平臺
代表好好約,關於這一塊以前的文章提到很多,就不贅述了。
(三)核心資源
各大平臺都聲言重視「人脈」,深知關係在中國之重要,但對「人脈」的理解仍顯較淺。目前職場社交主要集中在「發現和結識人脈」的匹配上,而對「擁有和利用人脈」的深度毫無作為。要知道,認識一個人和真正擁有這個人脈完全是兩碼事,很多時候你各條道上都認識人,關鍵時刻卻一個個掉鏈子,正如網上熱傳的《請不要高估你的人脈》一文中提到的:「具備什麼級別的實力,才能真正擁有什麼層次的人脈。」話雖冷酷,但畢竟人本質就趨利避害,貫穿利益的職場更是如此。
因此,職場社交的本質無非是展現自己的社交價值(權利錢貌知),換取和同樣具有社交價值者的社交機會,進而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獲得各自想要的利益。這種社交分為兩種:
1、投資型社交,即通過社交行為提升自己的社交價值,比如結交人脈、提升能力經驗、實現證明背書等;
2、消費型社交,即通常意義的「透支人脈關係」,通過麻煩別人來解決切實的問題,比如找人幫忙、聊天傾訴、異性……等。
因此我們發現,職場社交平臺的核心資源一定是內容(資訊)或關係(人),人們通過對這些核心資源的追逐獲得機會、業績、經驗、心理滿足(虛榮心歸屬感表達欲)、附加便利等。只要能持續地匯聚和自發地生產核心資源,則平臺一定具備強大的流量優勢。那麼核心資源如何定位、如何匯聚、如何自發組織和增長、如何吸引和使用呢?對於個體的人來說,如何展示其社交價值,如何發現需要的社交價值,如何展示自己的社交價值並獲取相應的社交機會?這是職場社交平臺建立護城河的關鍵。
顯而易見,職場社交產品要避免淪為微信的「吸粉器」,其關鍵就是做實「職場」這個獨特的場景,滿足場景中的高頻需求,幫習慣了混淆工作生活的中國用戶做好角色的分離,比如赤兔的優勢就是基於演算法的推薦、幫助用戶精確獲取人脈,真實嚴格的職場身份審核、建立安全和信任感,更多的職場話題和UGC、便於職場圈和朋友圈的角色分離。
(四)過濾機制
這幾乎是職場社交產品能否「做大做長久」的生死線了。社交軟件的難做,就在於讓「能對的上的」需求巧妙對上,讓「對不上的需求」互不幹擾。現在多數產品往往是從前者中找到了一個點,結果用戶激增面對後者的問題束手無錯,正所謂生於社交紅利、死於資訊噪聲。而略嚴肅的職場環境,對資訊噪聲又特別敏感。試想一下,如果跨行業地大推,導致資訊流漸漸被雞湯和廣告佔據,im天天有業務員和獵頭說早上好並握手,本來非常乾淨的平臺在規模壓力下步步走偏,那是多麼令人痛心疾首。
這個影響太惡劣了。前段時間網上有篇熱文《圈子不同不必強融》被廣為傳播,相信大家都有感觸。互聯網圈做深的人,對務實幹貨往往到了如飢似渴的地步,一看到雞湯或者國家大事文往往嗤之以鼻、覺得很low,而後兩者卻常常是傳統行業從業者的最愛。職場社交平臺如果不能處理這種矛盾,一定會導致資訊過載和蒸發效應,這裡應該建立三層過濾網:
1、過濾虛假或不完全資料
職場社交只有大家身份真實才有得玩,即便匿名社區也應該後台實名。現在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身份認證機制,不是我吹毛求疵,如果加你好友的人,資料裡寫的都是「個人企業老闆、車間技術員、摩根X通」,你願意通過嗎?如果加你的資料是「淘寶」,後來發現是淘寶店家,資料是「微信」,後來發現是微商,你以後還敢通過好友嗎?
2、過濾信息騷擾
特別是來自銷售員、獵頭、微商之類的資訊騷擾,這裡要把握一個平衡:如果平臺完全杜絕獵頭和銷售、沒有商機可言,那麼一定會水至清則無魚,變成高端精英自娛自樂的秀場,但是問題在如何不讓此類資訊成為「騷擾」,做好引流?
3、建立分級別、分場景的溝通機制
這一點脈脈做了很多探索,比如限制添加好友人數、好友三級認證,但是規則仍然常被鑽空子,比如必須對話十句才能升級,於是常有人找你升級,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很多時候礙於情面會接受,麻煩又是一堆。所以,是否應該引入雙層多維度的溝通,即個人號也可切換成「企業號」,而商務合作方面的溝通用企業號進行;同時溝通可通過郵件、臨時性可銷毀的群聊、好友聊天三種維度,並允許「單向關注點贊之交」的存在,到多熟用什麼維度。
總之,最近的常常是最遠的,最高效的常常是最低效的。單方向增強溝通的效率,一定帶來更多的困境和問題,反而使溝通越來越難以為繼。
四、結語——長路漫漫,滿懷期許
雖然文中列出了四大要點,但是難以想像一款產品能一上來就解決這四大問題,能夠在一個戰略點上有突出斬獲已屬不易。畢竟,要懂中國職場是如此複雜艱難,需要循序漸進、琢磨體會,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不斷試錯的過程。印象中最洋味的領英如今為中國而變,打造「最懂中國職場的社交App」,然而這條道路並不容易,接下來就是挖掘產品爆點和優勢運營資源的賽跑,是的……這是一場賽跑,目前仍在起跑線,先行者或後來者都有機會,誰找對了產品的點、誰利用好了資源、誰解決了上述四大問題,誰就將贏得下一個恐龍級市場。或許這場戰役,又會成為日後互聯網商戰的教科書。
正如領英中國區總裁沈博陽的表述:「我們和創業公司沒有區別,在中國做赤兔就是100%我們說了算。」菜狗認為,如果真能忘記大公司背景、甩開體制的包袱、帶著從0到1的心態輕裝上陣,這匹萌馬搞不好用不了多久就能成為「猛獁」。而早已枕戈待旦的競爭對手們又將有怎樣的新招?無論職場社交的選手們使出怎樣差異化的殺招,都將使這個領域的戰爭更加風雲莫測。
職場社交大戰方興未艾。作為一個曾經的上班族、如今的創業者,我深深地理解置身於中國職場的各種壓力、無奈和困頓,也真心希望市面上能有一款產品、真正解決大家的需求,而不是看著「職場社交是風口」就撲上來。我更希望的是,能有一款職場社交產品,不僅抓住需求,更能從深層影響和改變中國的職場文化,畢竟作為一個如今已是世界大國的國家,需要一個更加先進的軟環境,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需要一個更誠信更有秩序的未來。
本人張俊(李慕陽是所著小說主人公),野路子產品菜狗一枚、創業在上海,打磨全新興趣APP中,微信號:biohazard2010,歡迎勾兌,吵架不回。
From 辯手李慕陽
暴雨將至,「職場社交」大戰略態勢分析:攻略地圖、精準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