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上海電影節舉辦了由娛樂寶與上影節官方合辦的金爵論壇,主題為電影新常態:互聯網+與產業升級。論壇嘉賓有阿裡數娛總裁劉春寧、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博納影業總裁于冬、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儒意影業總裁柯利明以及伯樂營銷CEO張文伯(主持人)

論壇上,幾位大佬談得很high也很開,特別是由著去年于冬拋出的「未來電影公司都要為BAT打工」談到了互聯網+電影,大家各自的分工和競爭力,也聊到了光線被阿裡站隊以及博納回歸A股,此外,在中國電影產業盛世下的憂思。以下為論壇官方速記節錄,虎嗅編輯後發布

投資光線,馬雲「不同尋常」地親見王長

王長田:我見了馬雲兩次,他給我們投的是24個億。他說:「按道理來講,30億以下的投資是不需要我來見被投資對象的,我們決策委員會就決定了,我之所以見你,是對一個事情感興趣,對中國電影怎麼做到三千億感興趣,對你具體電影做什麼、怎麼做,沒有太大興趣。」他提供了一個很高的高度,我們是一個內容生產商,他是從怎麼把這些內容變成更廣泛的傳播和更大的產業規模(的高度來考慮)。當然這裡面,阿裡正在佈局的像支付寶、淘寶電影票,當然也有阿裡影業的製作,還有衍生品的銷售、開發等等這些,我想是馬雲感興趣的

但是我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堅定了一個東西,要傳播這麼多東西,要把這個產業做大,最核心的是什麼?你要傳播的東西是什麼呢?還是電影本身,是電影產品。所以我覺得我們站在這樣一個內容生產者的地位,是一個非常好的地位,因為這才是電影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於)于冬去年提出的關於BAT打工的概念,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我們其實都是在為中國的電影觀眾打工,為中國的電影產業打工,不是誰為誰打工。我現在沒有任何一點感覺是在為馬雲打工,我們的產品是面對所有的觀眾,我們做好了,觀眾給你一個很好的回報,我們是在為中國的觀眾在打工

互聯網要+的是創意,這是BAT代替不了

于冬:我希望互聯網+帶給這個產業的升級,除了資本之外,還更多的助力整個生態系統,注入它的生態系統,推動產業的發展

這個生態系統,這一年裡(我們)已經看到BAT把這個生態系統建立了。這個建立,是超越於所有的政府行為、所有的來自於意識形態行為的,產業未來的格局已經在這一年裡(確)定了。從眾籌融資開始,從粉絲經濟流量的導入,從在線的銷售,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那麼現在這個閉環當中有一環就是內容,內容創作,這一環互聯網做不了,IP不是劇本,IP是創意的原始材料,要轉化成劇本,需要創意人才。那麼這一環是留給電影產業唯一的生存空間,這是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我們賴以生存的創意產業。所以互聯網+,加什麼?加創意、加內容、加我們的智慧。所以在座很多學電影的年輕人的創意、智慧,這些都是(可以)在未來產業裡面發揮作用的

沒有光線、博納這樣優秀的電影公司,互聯網+就是空架

劉春寧:今天張(宏森)局也說了,長田、于冬也說了,不管互聯網怎麼變,互聯網只是提高了我們的效率,提高了我們感知消費者的管道。但有一點是永久不變的,電影作為一個產品,內容,創新的藝術靈感和對人心靈的把握、情感的把握,這是互聯網代替不了的。再怎麼互聯網變化、再怎麼互聯網+,好作品、好內容永遠是王道。如果拍不出好電影、拍不出好的作品,我就是把互聯網吹得再牛,也沒有人去看

去年很有意思,我們在聊互聯網眾籌,突然說給BAT打工,我當時愣了。于冬的想法本來是對互聯網的判斷,但今天不是互聯網公司要顛覆誰,不管是誰,今天進入電影行業,都要尊重消費者、尊重電影作品產生的過程。我們永遠需要像光線、博納這樣優秀的電影公司,沒有這些好的作品、好的製作團隊、好的導演、演員、製片人,好的藝術創作,這個互聯網+是空架子

回歸A股,博納還沒有選擇好站隊BAT,要把內容做到專註、專

于冬:我覺得博納在美國差不多五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專註做內容、做製作,把我們企業從上下游整合、垂直整合,我是一個比較專註的人,一條道走到黑,把這個公司做得非常結實。我去年在互聯網進入電影產業這一年當中,我們也在積極的觀望,其實這方面是非常慎重的。互聯網這一年的佈局我們從一開始的恐慌到逐漸的適應,我們看到了未來的產業會是這樣的形態——就是內容是整個互聯網生態系統的一環,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是關鍵的一環,內容創意

我們不需要去建生態系統,我們要融入這個生態系統,要成為BAT這個生態系統的內容這一環。這一環,你把它做到極致,這是互聯網最需要的東西。所有互聯網,從融資開始、從眾籌開始,從粉絲流量的導入,從粉絲的營銷平臺的建立,到最後在線的銷售,其實都離不開內容。所以博納在接下來的動作當中,其實我們要把內容做到專註,做到專業

告訴你們,博納現在還沒有選擇好站隊,還不到站隊的時候,先把自己的內功準備好,我是你們其中的一環,但是現在放在哪一環裡面還沒有選擇好呢,長田已經選擇好了,已經跟阿裡資本整合了,我還沒有選擇好。所以在這樣一個條件下,我希望能夠做好我的內容,做好我的產品。沒有站隊的好處就是版權價格上升之後,誰給我價高,我賣誰。我是不在於預售了,我把營銷做起來,光賣個概念可能給的價錢也沒有信心,越到上映,大家談價錢越容易,我相信我的產品有這個影響力。所以我覺得今天說回歸這個主題,套用今天互聯網+,就是互聯網+低估值,引導我回到A

互聯網+電影產業憂思:粉絲電影已到極限?與Hollywood如何對決

于冬:一方面,電影自身的脆弱、產業的脆弱;一方面,在面對強大資本和強大外來影片的衝擊,都會造成這個產業迅速的轉移或者是變成另外一個方向,我們的電影工業可能因此停滯,我們很多的電影投資商投機行為轉向去拍短視頻,或者是粉絲效應的逐利的影視作品。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整個中國電影的工業水準的下降或者是停滯,沒有人再去拍大片,沒有人再組織強大的電影內容,去迎戰Hollywood電影,去迎戰我們院線熒幕市場全面升級之後的內容產品

所以這也是我一個非常大的擔憂,Hollywood現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整個Hollywood的電影都會向著大熒幕、超級大片的規格去發展,工業電影。但恰恰我們這一年,在互聯網的衝擊下,(給電影)帶來了另一個方向,就是粉絲電影,包括綜藝電影這種現象級電影,(這些)把中國電影拉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你會突然發現中國電影真正的商業大片或者工業規格的電影非常稀缺,每家公司可能僅有的一兩部。在這個條件下,其實中國電影面臨的危機感是非常大的,我們辛辛苦苦,每年五千張熒幕,每張熒幕平均在三百萬到五百萬的投資規模,一年幾十個億投下去的院線的增長,熒幕數量的增長,實際上是把這些熒幕市場體驗型的電影院的消費市場拱手相讓了

我們現在看到粉絲電影已經到了一定的極限,在院線市場上面,六個億,過不去,很難了。但是美國大片一來,十五個億,這樣量級的片子,從現在開始到2018年,看看Hollywood的片單,都是這樣大製作的續集電影、工業電影、科技電影,(已經)變成了一個常態。如果每年有十部,不要說34部,有十年部每年在15億到20億量級的電影,在中國市場,帶來的是橫掃中國的票房收入,我們根本擋不住

所以現在我們靠小鮮肉、粉絲經濟迎戰美國Hollywood巨制,特效大片,我們處於絕對的劣勢。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電影形態下,博納在做什麼?我先提前透露一下,今天晚上我會公佈博納未來一年半時間,也就是下半年到2016年,26部片單,標題我都給他們寫好了。博納新片,劍指一百億票房。為什麼這麼說?我(列的)不是IP名字,不是書名,我是有班底、有導演、有製作規模、有投資預算,要公佈的是馬上開工乾的這些項目

柯利明:我嚇壞了。一家有26部,對我們來講,壓力很大,因為於總剛才說了,Hollywood的這些,說心裡話,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壓力很大。因為對於儒意來講,我們很多都是年輕人,而且經驗不足,我們還是在一個學習和探索在故事研究這麼一個狀態裡面。今天我來參加這個活動,說心裡話,我個人對我們公司三年、五年的定位,還是產品型的公司,認認真真的把每個系列電影的內容再加強,不是說能做到多好,我們希望自己能夠主導一些產品,我自己個人也在學習。我們還是想盡可能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盡可能的精品化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國內的、接地氣的產品,包括筷子系列這樣的電影,老男孩系列、青春系列

Hollywood(合作的作品)主要是《西遊記》,還有一本暢銷書,蒼月,這是兩個系列電影。因為那本書賣了很多,七百多萬冊,有六本。我們也費很大的勁,現在合作,整個概念設計這一塊,大部分是我們自己雇傭了一些團隊,遊戲、策劃師,還有自己的責編,故事架構、人物形象設計上面

《西遊記》,我們費很大勁,我個人本身特別喜歡這個猴子,看了美國人星球崛起的技術,拍猴子的方法,也學習了他們怎麼做渲染,我非常有信心,因為現在所有跟Hollywood的接觸當中,因為我沒有那麼全面,我就是很具體的跟他們製作總監,包括我們劇本的編劇,也提出了我們很多的想法,所以還是在試水,希望能夠達到我們這些人心目當中不要太失望的一個作品。通過互聯網,天天在看,我們發布會完了以後,通過互聯網大家給了很多的意見,他們會提出他們心目當中應該是怎樣的狀態,原來六小齡童老版本給大家的生動性以及原來的故事,這些東西,在我辦公室裡面,每天都會看一下哪些是最重要,不能讓觀眾失望的點,哪些人可以讓我實現,實現的途徑怎麼辦。針對美國這邊的合作還是在很具體的狀態裡面。他們的缺陷,效率很低,做很多事情有板有眼的。人物形象、故事的結構,哪些是我可以在微創新,但怎麼創新,西遊記的故事我們都畫出來了,像小人書一樣,這樣讓他們看,哪一個場景要怎麼剪,最後再進行實拍,因為百分之八九十在棚裡面拍,然後特效。整個製作和流程,我們非常的小心翼翼。但我很有信心,因為我一直在做IPIP就是人物,這個人物我很有信心

王長田:我覺得有一個(點),大家對中國電影市場,大部分的時候是從一些片段來看的,看到一些片子,小鮮肉也好,成功了,大家認為這就是中國電影的全部。其實不是的,中國電影市場的產品品種是非常豐富的,而且有很多電影品種是完全可以跟Hollywood抗衡的,甚至在接地氣、本土化的產品上面是超過Hollywood影響力的。舉例來講,925日要上映的《港囧》(音),至少我有信心說,如果這個片子是3D影片,完全有可能跟《庶妻》(音)抗衡的。這是幾個看過這個片子的行業人士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當然我們不是3D的,可能它的票房在1520億之間,或者20億左右,大概這樣的票房。這個票房已經可以代表中國電影在最高票房的領域,其實我們是有競爭力的

而且張局長在今年內部會上有過一個內部的期望,說希望今年超過十億的影片能夠達到五部國產片。超過五億的影片能夠達到十部。但實際上我們分析一下各家影片目前的狀況,我認為光線一家可能會超過十億的影片,就有三個以上,今年可以做到,我感覺。超過五億的影片,我覺得我一家做到五六個也是沒有問題,甚至六七個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就是說當局的目標並不是特別難實現的。這些片子在不同的層面、題材、類型上面構成了對Hollywood的競爭

所以情況當然沒有那麼可怕

但現在確實在某一些產品的類型上面是有問題的,比如說剛才提到了魔幻、玄幻、科幻,這一塊的影片我們是有一點偏弱的,這是更大規模、更成熟的工業體系才能夠駕馭的,我們這方面是有缺陷的。但是我覺得追趕Hollywood的步伐,這個時間並不會很長,因為我們可以用Hollywood的人,可以用它的體系。包括這一次「橫衝直撞Hollywood」,也是一個嘗試,完全用Hollywood的班底,他們是怎麼做的,當然效率很高。我可以告訴大家,另外帶來一個副作用,就是成本也非常之高。某種意義來講,中國的電影在現在這個時候不應該承擔這麼高的成本的,因為我們市場的規模,雖然國內市場還可以,但在國際市場我們幾乎沒有市場。所以我們還應該實事求是的看待,不能好高騖遠,要實事求是的看待我們的市場,看待目前處在的階段,重點是產品的品質,是拼品質,而不是拼投資

林奇:我做事情的習慣是做那些現在沒有被做的事情,如果現在搞青春片,搞於總的那個,我肯定是處於劣勢的。剛才長田總談到了科幻和魔幻這個系列,我為什麼選擇?第一科幻、魔幻跟遊戲最近。第二我看了一下,也去Hollywood看過幾次,包括我們Hollywood也有一個辦公室了,他們做這些大的科幻、魔幻系列片子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和邏輯。其實中國缺的不是一兩個優秀的人才,缺的是整個產業環境。比如說Hollywood有最完善的成片保險體系,有協力廠商的監製體系,有非常能夠達到數字標準的這些特效工藝,整個產業環境是我們所需要的,一兩個人的變化,挖人是很快的。我們挖Facebook、穀歌的人,我們面試官飛到矽谷,三天面20個人,所以人不是問題。問題是背後這個產業結構和整個產業群形成的產業體系和產業土壤,(這些)是我們今天所缺失的

未來三年會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們借鑒和利用他們的產業支撐;第二個,我們試圖在中國搭建或者呼籲大家形成這樣一個成熟的產業環境。土壤不夠肥沃的時候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中國這樣一個相對貧瘠的電影產業土壤裡面,最多像我們右邊這兩位,長田總、於總這樣的。我也在暢想,我大概規劃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製片和發行的規模差不多能觸及到一百億,不是說我多厲害,我覺得未來兩三年裡面,中國電影產業成熟速度和效率會非常快。

From 虎嗅


 于冬王長田領銜縱論互聯網+電影:靠小鮮肉、粉絲經濟迎戰美國Hollywood巨制,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