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欣烈車車智能(autobot.im)副總裁
前幾天聽說李一男的創新項目小牛電動要發布第一款電動單車,我厚著臉皮找到牛電的牛人 TOKEN 要了一張發布會的邀請函。
本人並不是小牛電動車的目標用戶:上下班單程距離20公里,平時開車或地鐵,從未騎過電動單車。所以這裡我所說的一切,可能都是錯的。
在炎炎夏日下排隊進入極具科技範兒的會場時,我和身邊的朋友們沒話找話地討論起這輛鋰電池電動車的目標用戶。不少人的感覺是有些錯位——牛電一系列互聯網營銷活動深得小米神髓,但這種營銷方式能夠觸及到那些正飛馳在街道上的電動車騎士們嗎?
我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後來我發現,李一男最開始要抓的並不是那些完全依賴一輛電動單車奔波的人群——他們對價格太敏感,他們不理解鋰電池和鉛酸電池的區別,他們不知道李一男是誰。
而李一男則一直在強調「5公里以內的汽車出行佔到城市汽車出行近60%的比例」,強調這是「交通輔助工具」,強調這輛車的互聯網和科技含量。
所以給我的印象是,這輛電動車要賣給那些已有汽車、日常多短距離通勤、飽受交通擁堵困擾的人。
看到我在朋友圈發的車型照片後,一個連續創業的哥們說他就很感興趣。因為他到辦公室距離6公里,從辦公室到健身的地方只有2公里。平時開車不僅堵,停車也是個頭疼的問題。他覺得自己挺需要一輛電動單車,但不能是大街上橫行的那種。
不過最後他說,小牛電動車對他來說,缺了一個「裝逼」的作用。如果可以成功「裝逼」他會秒買,哪怕再貴2000塊錢。
我覺得他說到點子上了。
很多人買東西,並不是購買產品或產品的功能,而是因為慾望和情感購買產品,然後他會用邏輯證明購買行為的正當性。
沒錯,小牛電動車配有170節原裝松下電池組成的電池包,達到100公里的續航里程,只有10公斤重;動力上用了德國博世電機,配上液壓雙碟剎和EBS電子剎車系統;車架採用合金鋼材,達到了摩托車級別。還配有充電 USB 口和小牛管家 App 。
但對我來說,這些都沒有激發人類的基本慾望。
我在知乎專欄中曾提及,《Code Name Ginger》這樣描寫了喬布斯對 Segway 的指責:
「它的外形不夠革新,不夠優雅,也感覺不到人性。」喬布斯說,這三點正是他的設計「聖經」。
「你們擁有讓人難以置信的創新機器,但外形看上去卻非常地傳統」。這句話像一根針一樣。
「設計公司到處都有,也許他們能夠想出來一些我們沒想到的東西。」喬布斯接著說,「一些能讓你看到後失禁的東西。」
當然,讓我們失禁的東西不一定僅僅是外觀設計。讓我們來看看同樣是異類的特斯拉是怎麼乾的。
第一代車型 Roadster 完全使用了蓮花跑車的車身,隨後暢銷的 Model S 則採用了轎跑車的設計,這些都是為了匹配特斯拉純電動車驚人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僅需要3.3秒。
換句話說特斯拉激發了用戶對極致體驗的慾望,這樣的直線加速能力讓特斯拉與眾不同,傲視轎跑車市場。我相信,很多人購買特斯拉,絕不只是因為綠色環保。綠色環保也是他們用來證明自己購買行為正當性的客觀理由。
小牛電動車是一款非常用心的產品,希望它能找到自己的那顆藍色藥丸。
關注微信號「車車智能」或「chechesmart」,就能定時收到我給大家講更多汽車科技的故事。
From 于欣烈
不夠厲害的小牛電動,想讓我們震驚還隔着個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