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一個多月的雨傘運動,顯示了大、中學生對政治和社會問題極為熱心,也有極強的分析能力;政府和建制派於是「歸咎」中學生必修的通識科。
通識科當然有助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至少,任何通識科及格的中學畢業生,都不會像梁振英那樣,爆出「14K」或「體育與宗教零經濟貢獻」等無知理論。
更重要的是,通識科培養學生獨立、批判性、多角度的思考,課程範圍除了中國和香港(所謂「政治」)以外,還包括人際關係、全球化、環境等課題,協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有報道,政府極高層打算向中學通識科「開刀」。教育局突然急召考評局官員和通識教師開會,拋出方案,削減涉及香港政治的內容,由25%減至18%,並在課程增加《基本法》及「一國概念」等內容。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承認,早前梁振英與建制派議員在禮賓府會面時,有人提出要檢討及調整通識科。
18%或25%不是關鍵,多談「一國」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政府心目中,教育只是一種管治工具,除非學生沒有獨立自主邏輯推理,或老師要指鹿為馬,否則通識科如何避免討論到人大沒兌現的普選承諾,或兩制下香港消失的高度自治?
若目的只是培養順民,教育局要修改的不只是通識科,文憑試中文科新增的小組討論,有助改進學生的思辯能力,也應取消?學聯五子在與政府高官對話時能言善辯,其中表現出色的梁麗幗在中學時代是辯論比賽高手,那麼政府豈不是要停止舉辦或資助任何學界的辯論比賽?
通識科是新生事物,教育界對課程也確有不少批評,教育局在適當時間作檢討,若有需要,予以修改,合理不過。但正如佔領是政治問題要政治解決,教育問題也應以教育為本,政治先行只會製造另一個政治危機。
無論課程如何修改,也不能改變時代潮流的步伐,香港正上演一場史無前例的公民運動,已成為這一代覺醒的最佳通識科教材。每天川流不息的中學生到各佔領區「自修室」溫習,大學生和老師義教,他們定會繼續關心社會,並且付諸行動──或許,反對改動通識科課程就是下一場戰役。
余若薇@公民黨
教育不是管治工具(余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