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中,特首希望將九龍東打造成「聰明城市」,除了最基本的全城都有WIFI網絡外,筆者較早前亦建議透過利用科技,來調整行人及行車的燈號,以調控人流及車流量,以達致行人路及行車道的最佳水平。
除此之外,九龍東有不少主要道路幹事,及因九龍東地勢關係,居民多居於半山之上。居民大多使用巴士服務,但多年來示少居民反映,他們面對巴士脫班、班次不足等老問題。同時,巴士公司則大多推說交通擠塞、壞車、司機請病假等等理由,都是一些「不能預測的因素」。但巴士遲到,令乘客大失預算,往往不知道如合作決定。等了一段時間後,究竟應該繼續等下去,或是離開轉坐其他交通工具,這兩難的問題幾乎是每朝早每個巴士乘客必問的問題。
說到底,這是一個資訊不流通的問題。透過善用科技,將資訊由不流通轉為流通,加強透明度,令乘客知道巴士還有多少分鐘才到達,這個資訊的傳達,令乘客更掌握應有的資料去進行決定。
聰明城市的概念是要利用科技,將資訊的傳達變得更快、更有效率,令市民有更好的決定,公共設施得以得到最佳的善用。
現時,聰明城市仍流於口號,政府還未有實質的進展,筆者期望政府盡伊制定聰明城市的發展方向,執行的決策局及部門應按著方向,提出具體的建議,聽取市民意見,以概念轉成為真實的政策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