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要厘定單位的樓價,非常容易,一般高樓大廈,越高層的單位必定越貴,因為觀景更加遼闊開揚,其次是看單位的座向(窗口的方向較實際),所謂千金難買向南樓,所以向正南的單位,比其他座向的單位,基本上買家是願意支付較高的樓價,其次是東南和西南兩個座向,由於一般普羅大眾,一生人可能祇換樓一兩次,因此多數人依這一傳統智慧擇居,而事實上,一般業主放盤定價多會參考同區其他單位的傳聞新成交案例,再比對自己放售單位的高低層數,然後看看座向孰優孰劣,優則加分,劣則扣減,然後訂出放盤價錢,再等心有興趣的買家還價。

時移世易,今天的世道就顯得馬唬很多,起因是樓盤供應少而市場有大量買家等待爭逐,就算劣質樓盤也不愁乏人問津。因此,現在小業主一般祇會參考最新聽聞同區的最高成交價錢,然後按照收集得到的市況分析,參考資料來自網上或報章上的樓評專欄,再通過自己直覺判斷,若估計後市向好,便加價10%15%放售,根本就不會衡量自己單位的方向優劣和層數高低,這種依賴直覺開價本來就是不夠科學,而且大多會遠高於市場現實,可是由2008年末至今,由於樓價一浪高於一浪,放盤業主祇要有足夠的耐性,當然,放盤初期的確會乏人問津,甚至因為開價太高,導致零睇樓。但時間一經拖長,當初被認為過高的放盤價,又的而且確轉變為市價,而且有大批買家爭逐,很快又可以脫手賺得可觀利潤。以上是筆者和下屬前線同事經驗交流的結論。

所以在樓市大旺的日子裡,對一些毫無買樓經驗的初哥來說,若要成功擇得優質的住宅單位,難度真的非常高,因為這些被公認的優質靚盤叫價通常比市價要高,銀行估值十居其九不到位,買家要掏腰包補足估值差價,所以買家必須有較充裕的首期在手,其次是要在極短時間作出取捨決定,因此必須熟悉當區物業行情,並預先向相熟銀行取得預先批核按揭,買家需示意相熟地產經紀隨時主動第一時間通報新放售優質單位,睇樓時更要帶備支票,視察單位如果合意,便須即時聯絡業主洽談,以便爭取盡快落訂及簽訂臨時合約,一切都在電光火石之間,買家祇要稍有遲疑,優質筍盤便有機會被其他買家睇中,到時候便白費心機。

此之所以,最聰明的時機,是買家在樓市冷落的時候出手,一來可供選擇的樓盤較多,二來較少遇上與人競價的機會,慳番的金錢足可幫補部份裝修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