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出陣瘙癢多,甚麼是三黃出陣?三黃,是指黃魚、黃蟮、黃瓜上市了。這也正是三月初,天氣潮濕萬物生長,由於外界濕度大,陽光少。人們不注意起居、飲食調理、適當運動,皮膚就容易出濕疹。脾主運化,如果功能運化不好,很多人出現皮膚瘙癢,但很多人找不到原因。人身體的「困熱」加濕就出現濕熱,如食滯困濕就出現「濕滯」,這都是引起皮膚瘙癢的因素。皮膚偶然瘙癢,本是常事,抓它幾下就會止癢。但有些人瘙癢得利害,用力搔抓,或用熱水燙洗,於是皮膚出現痕跡、結痂、出血點、以致細菌感染。中醫對於上述現象稱為浸淫瘡、濕瘍症。是一種由內外多種因素引起濕疹的常見皮膚炎症。其病因複雜,包括體質因素、遺傳因素、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代謝、吃羊肉、海鮮;吸入花粉、塵蟎、羊毛等;還有化妝品、肥皂、日光、寒冷、濕熱、乾燥、搔抓、摩擦、合成纖維等均可誘發濕疹問題。
一、急性濕疹
發病一般較急,皮疹呈多形性,可見紅斑、丘疹、丘疱或水疱,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周圍有散在丘疹、疱疹。由於搔抓可出現糜爛、滲出、結痂等改變。皮疹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常見面、耳後、手、足四肢屈側、陰囊、女陰及肛門等處,多對稱分布。自覺劇癢,以夜間為明顯,病程一般2-3周,但易反覆發作,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傾向。
二、亞急性
在紅腫、滲出等急性炎症減輕後,皮疹主要為少量小丘疹、丘疱疹,伴有小片糜爛滲出、鱗屑結痂,亦有瘙癢。
三、慢性濕疹
常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轉變而來或開始即為慢性濕疹。皮損多較局限,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膝窩、外陰、肛門等,遇熱或夜間癢較明顯。病程不定,易復發,可經久不癒。
1. 西醫藥治療要點:
常用抗組胺類藥物,如口服扑爾敏、苯海拉明、賽庚啶、雷公藤多甙片等。病情泛發或上述治療無效,會靜脈滴注普魯卡因、維生素C、葡萄糖溶液。對泛發嚴重者,短期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外用含有皮質類固醇的霜劑、軟膏等。
2. 中醫藥治療要點,辨証治療:
(一)風熱型:是皮疹以紅色丘疹為主,少量鱗屑,全身泛發,滲出不多,發展迅速,自覺瘙癢,舌質紅,薄或薄黃,脈滑或滑數。治則: 清熱血,祛風止癢。以蟬蛻、荊芥、防風、當歸四物消風散加減。
(二)濕熱型:發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糜爛溢水,邊界不清,瘙癢劇烈,心煩口渴,大便乾,小便黃,口苦口乾、舌質紅,苔薄或黃膩。治則:清熱利濕。常用藥以黃岑、銀花、生地、及龍膽瀉肝湯加減。
(三)脾虛濕蘊型:發病較緩,皮疹暗淡不紅,滲液少而稀薄,以丘疹及疱疹為主,或有鱗屑,瘙手抓破後,少許滲出,食少便溏,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濡數。治則:健脾利濕,常用澤瀉、茵陳、山藥、白鮮皮等,隨症以除濕胃苓湯加減。
中醫分得較細還有血虛風燥、肝腎虧損。
(四)其他療法:還有針炙、外洗、飲食調養等。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