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水貨由失禮變失控,無意中送給梁振英政府一份厚禮。警方擇日分批拘捕示威者,建制派人士加入聲援,共同轉移公眾視線,令在應對陸客一事上特首梁振英失信、特區官員失職的事實丟在一旁。相比之下,內地官員反而最坦白: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直指自由行問題「須要檢討」;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更承認深圳海關有「腐敗行為」。

眾所周知,水貨是走私漏稅的代名詞,香港這邊不管,但在大陸即使走私普通貨物也可判無期徒刑。近年內地的「港貨店」如雨後春筍開遍全國,主要貨源便是來自香港的水貨。港貨店數目沒有官方統計,但根據業內人士估計,單在廣東的實體店有幾千家,全國有上萬家。

深圳市場監管局2013 年底查封四家港貨店,共涉水貨約200萬元人民幣,即每家約有60萬港元存貨,假設這是港貨店每月平均的水貨流通量,全國一萬家港貨店一年便已吸納總額720億港元的水貨;以大陸平均關稅5% 和增值稅17%計算,每年逃稅總額約有160億港元。簡單說,這160億元就是水貨低於正常完稅港貨的差額,主要得益者是水貨集團(有辦法疏通內地官員的異能人士)、零售商(靠賣水貨競爭的港貨店)、顧客(因港貨店便宜而光顧的內地市民)、內地官員(收受貪款的海關及縱容水貨泛濫的工商管理和稅務部門)。假設四方利益均沾,每年流入內地貪官口袋的贓款便達40 億元,這還未計算網購水貨帶來的巨額收益。

海關贓款 統一分配

根據去年9 月大公網轉載《華夏時報》偵查報道【註1】、今年2月深圳福田區人民法院審理皇崗海關涉嫌放縱走私案【註2】,以及去年11月披露的沙頭角海關受賄案【註3】,水貨集團與海關官員早已實施「聯網經營」:深圳皇崗海關汽車走私省內6000元人民幣一輛、省外10000萬元一輛;沙頭角海關小轎車1200 元一輛、商務車1500元一輛。海關內部對於這些「好處費」

實行「嚴明管理、統一分配」:科長12%、值班副科長17%、不值班副科長5%、負責查驗的關員15%、聯絡人8%、留存科室經費8%,還有剩餘金額35%未有披露,是否上繳海關或市政府更高層便不得而知。

在羅湖、落馬洲和深圳灣口岸,水貨客以螞蟻搬家方式進行,利用購物自用的自由行掃貨客作掩護,方便關員睜一眼閉一眼放行,實質上仍是由水貨集團統籌,圈內以潮汕人居多。去年至今,深圳海關已有23 人落馬、800 名幹部的工作崗位被調整,難怪市委書記王榮只能以「所有海關口岸都存在腐敗行為」作辯解。據悉中央政府去年已有意調整「一簽多行」政策,但一直因深圳市反對而無法實行,只要了解水貨利益的流向,便不難明白箇中因由。

為了支撐內地官員每年收受數十億元貪款,香港人付出多少代價?這便須計算陸客消費對於社區和環境影響的「界外成本」。

削減陸客千萬 社會淨賺70億

筆者在《陸客成毒癮 梁振英推港入窮巷》(刊3月4日《明報》)一文分析,為了向包含水貨客和掃貨客的7.7萬人「陸客流動社區」提供符合政府規劃準則所要求的公共空間,便須投資公帑1390億元;由於「根據經濟學者關焯照及周文林去年利用計量經濟預測模型推算,一刀切削減兩成訪港陸客(即約950萬人次)會令本港生產總值減少400億元」,因此得出「如果全面考慮社會整體成本,每削減一人次陸客香港最少倒賺700元」的結論。換句話說,把每年陸客數目從5000萬削減至4000萬人次,香港可穩賺70億元。

中文大學沈建法教授撰文《每削減1 人次陸客,香港最少倒賺700 元?》(刊3 月9 日《明報》),認為上述結論「似乎不盡合理,不合邏輯」,因為「公共空間建設的投資是一次性的,每年可供7.7萬陸客使用,至少使用20至50年;如以20 年計算,香港在公共空間方面的每年每人次陸客的補貼是二十分之一,即245元??因此每一人次陸客使香港淨賺3955元」。

沈教授願意探討陸客消費引起的界外成本,補足多年來本地學者政策研究的一片空白,實屬可喜可賀。可惜沈教授的上述質疑,是基於兩項對於筆者和關周兩位學者分析的基本誤解。

首先,沈教授混淆了用於決定政策取捨的「靜態分析」和計算社會成本效益的「動態分析」。

香港市民今天最擔心社區質素因陸客擠迫而變差,所以放在社會大眾面前的抉擇,是投資1390 億元以回復原來應有的公共空間,還是削減950萬人次陸客而令本港生產總值減少400億元;這是此時此刻政府須要面對的政策選項,正是筆者進行「靜態分析」的目的。「每削減一人次陸客香港最少倒賺700元」的推論,是在削減兩成陸客的框架內分析,筆者從沒有如沈教授所言倡議「全部停止陸客訪港」。

低估社會成本 高估經濟效益

反過來說,如果要做陸客消費的社會成本效益「動態分析」,便須估算未來一段時期(例如20 年)的總經濟收益和社會環境成本,遠不止於增建公共空間的投資,例如額外的道路、鐵路、公共泳池和商場投資,以及由此引申的廢物處理、空氣和噪音污染的健康成本,還有小商戶和創業者因租金推高而被擠壓掉的經濟活動,都是全社會實實在在付出的代價。這是十分有意義的政策研究,但並非筆者在《陸》文所涵蓋的分析,希望有本地學者能擔此重任,因為現今特區政府不重視科學研究,公眾已經不存希望。

其次,關周兩位學者去年發表的計量經濟預測模型推算,只是分析削減陸客後對本港生產總值的負面影響,不能引申作為增加陸客對本港生產總值的貢獻。換句話說,削減陸客950萬人次會令本港生產總值減少400億元,不等於增加陸客950萬人次會令本港生產總值增加400億元。

事實上,假設其他制約條件不變,增加陸客的效果,必然受經濟學上「回報遞減定律」所規範,即陸客增加愈多,每人次陸客的經濟貢獻愈少。

因此沈教授說「每一人次陸客使香港淨賺3955元」,雖受業界歡迎,卻難有實證支撐。

窮根究柢,香港市民付出了千多億元的社會成本,其中一項是用來補貼內地貪官每年數十億元的贓款,同時令很多香港人在有意無意間成為受惠於走私活動的共犯。相信絕大部分市民仍然恪守文明社會的道德底線,不會認同香港「窮得只剩下錢」。此情此景,究竟誰應感謝梁振英政府?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註1】「水貨入關『黑幕』:水客和海關人員『暗地私通』」http://finance.takungpao.com/gscy/q/2014/0914/2729863.html

【註2】「深圳皇崗海關貪污汽車走私收費放行有價目表」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5/02/201502092000.shtml#.VQWfdI6UeSp

【註3】「深圳海關現驚人腐敗窩案:每人每月受賄至少幾萬元」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11/17/c_1113283599.htm

 


 漠視陸客界外成本 變相補貼貪腐集團【黎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