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拉 專業為公

《財政預算案》公布後,立法會休會兩星期,為的是要遷就不少身兼人大或政協的議員到北京出席人大和政協兩會。偌大的會議廳坐上數千名代表和委員,氣派盡顯「強國」本色,但這正正對應了內地人一句對「中國式會議」的流行戲謔,就是:人多的會議不重要,重要的會議人不多;開會的人基本不幹事,幹事的人基本不開會。

筆者慶幸沒資格開這些會,適逢德國國會邀請香港立法會議員訪問,便隨團到德國觀摩交流。德國可說是當今歐洲第一強國,儘管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和歐洲債務危機交迫的困境下,她仍能保持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回顧德國的近代史,她也曾走過一條艱辛、甚至不光采的路: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既是發動國,也是戰敗國之一。上世紀初,她仍行皇權體制,後來演變成一個極權主義國家;在納粹統治期間,曾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是世界公認的一段悲慘和黑暗的歷史;二次大戰後,西方列強把德國分割為西德和東德,四十多年後才恢復統一。回顧中國近代史,兩國其實也很類似: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國的政體由封建王朝變成一黨專政;曾經多次戰敗而幾乎遭西方列強瓜分國土;在共產黨專政之下,曾經發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和六四事件等人禍,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民傷亡?

兩國的歷史軌跡如此相似,為何今天的發展卻是南轅北轍?大概是由於對歷史的反省和對人民的尊重有着天淵之別—— 德國人深切體會到獨裁專政的禍害,於是把權力歸還人民;這反映到政制之上,德國的憲制力求避免少數人專制和多數人的暴政。議會協調委員會(Mediation Committee)作為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之間的中介機構,當法案在聯邦議院通過,但無法在參議院取得大多數同意時,協調委員會將從中協調,取得兩者共識。這種設計令聯邦政府與議員能夠共同合作,處理公共事務。所以,即使大選後無一政黨取得過半數而須組成聯合政府執政,政府還是可以政通人和,讓國家有健康的發展。

此外,聯邦憲法法院致力保障人民的權利,確保國會和政府不會像希特拉時代那樣凌駕法律和侵害少數人的權利;他們還把大屠殺紀念館建在柏林市中心,時刻提醒從政者和市民不要重蹈那段黑暗歷史的覆轍。反觀中國,中央政府不但逃避歷史,甚至把錯誤合理化,從而鞏固自己的專權。所以就算會議廳再大、人大政協人數更多,在專制政體之下,依然只由少數權貴維護特權階級的利益,種下社會不安的禍根。再回顧香港,屬於社會少數的工商巨賈的代言人佔據大部分立法會議席,然後往往企圖行使民主暴力,硬推違逆多數市民意願的政策,結果卻落得政不通、人不和。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內省,是此行的最後收穫。

 

作者:郭榮鏗


 中德歷史軌跡同途殊歸(郭榮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