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的通脹為驚人的5.4%,也是13年新高。而預期只有4.9%,按月漲了0.9%。按年升幅高可以歸咎於基數低,但是按月上升明顯的話,越來越多人便會確實感受到物價的增長。當然低基數效應會慢慢消退,但是一定幅度的通脹很可能仍然會持續。白宮也預料通脹會下跌,但未知何時。
有人解釋六月份的高通脹是由二手車價格大升帶動,那為什麼二手車突然奇貨可居?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解封帶動更多的外出需求,而更重要是因為一手車的供應不足。新車供應不足又源自於晶片不足,其實也是供應鍊的問題,跟其他商品價格上升的原因也類似。
6-8月通脹率高,但暑假後呢?現在看來是有機會升幅放緩。除了 low base 效應減退之外,也要看環球經濟情況。中國與日本的製造數據也開始回落,當海外的PMI開始放緩,一段時間之後也會讓美國CPI回落,因為PMI回落及供應鍊的正常化會令出口價格有減價空間。
聯儲局再次承諾為美國經濟復蘇帶來強而有力的支持。以一句說話總結聯儲局的政策目標,就是保持物價穩定和促進全民就業。可是在過去20-30年,除了少數時間,單靠聯儲局其實也沒辦法做到其目標。若說要他們盡全力把美國經濟撐起,其實那不是聯儲局應有的運作模式。
在鮑威爾領導下,聯儲局更像一個刺激經濟短期表現的機器,到底這是否件好事?在市場運作模式下,大部份商家也是追逐短期利潤。長期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一般也需要政策配合。在長期零息及無限QE的情況下,一方面令到該倒閉的企業而不倒,另一方面造成資產泡沫,長遠來說其實不利經濟。一直不加息,也令到將來有需要的時候缺乏手段再刺激經濟。
聯儲局支持經濟的措詞是要經濟完全復甦為止,即是極端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會持續。現在看來,鮑威爾有很大機會連任,讓市場相信當今的寬鬆措施維持下去。
其實一般都相信加息大約在兩年後,所以市場焦點是在何時縮減QE。聯儲局最近公開表明減買債路途仍遙遠,現在經濟復蘇的幅度還未到消減買債的規模。
可是為何加拿大及新西蘭可減買債,而美國不能呢?是否美國擔憂經濟放緩?隨著去年及今年年初的派錢效應逐漸消失,由第三季起以致第四季會面對越來越大挑戰。由於美國較早前的經濟刺激計劃比其他國家更大規模,一旦出現落差,也會比其他國家更大。所以相信美國當局是希望第三四季復甦也保持軟着陸,故盡量維持其貨幣手段。
加拿大央行宣布張會把其每周淨購債的規模從30億降至20億加元,即是逐步縮減量寬。加拿大減買債是基於兩點。一是經濟漸循復蘇,二是QE太多,邊際效應會變得越來越少。由於美國和加拿大一向無論貨幣政策及經濟情況也有一定的相關度,這讓美國變得尷尬。鄰國加拿大縮減了,為何美國沒跟上?
種種現象顯示,美國就是要鐵了心用貨幣手段刺激經濟,務求讓經濟完全復甦為止。那市場如何看待他們這個政策方向?最值得觀察便是債市的反應。國債市場在公布超高通脹之後,債息第一個反應升了一點後才下滑,這背後的意義很值得探討。
通脹上升最直觀的看法就是可能會加快加息及減量寬,引至國債被拋售,從而令債息上升。但是這個反應這麼短,就意味著市場開始相信其實高通脹只是暫時。而且也看扁聯儲局會為了保經濟而繼續量寬及盡量把加息推遲。但更重要的是債市投資者可能擔心經濟可能會放緩,從而再追捧國債,跟股市屢創新高表現出現背馳。這個可能不是好現象,當下一次股市調整,若然不幸遇上經濟反彈放緩,調整幅度可能比一般人想像也更深,以反映經濟前景的轉變。
匯君每週國際財經大事完整分析:
美國通脹大漲及債息反常的啟示【匯君】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