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提及中國畫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遙不可及,但又為著培養小朋友的藝術氣息,陶冶性情,為子女報讀各種藝術興趣班。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普遍心態下,爸媽應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國畫大師張偉祥先生,師從張大千最親弟子孫雲生先生,於1964年開始學習繪畫;1970年代,他遠赴法國留學,將中西繪畫技法融會貫通,並傳授給學生。

筆者訪問張老師,問及學習國畫最重要的是什麼,張老師親切地回答:「興趣。」

授予興趣,教出趣味

張老師表示,三歲的兒童便能可以開始學繪畫了。從生理角度講,這個歲數的小朋友大腦對手的控制力大大增強,達到了靈活運用筆的要求;從心理角度說,此年齡階段的小朋友對新鮮事物總有莫大的好奇心,繪畫可以培養小朋友對事物的觀察力,並用自己學到的繪畫技術勾畫出來,正好能滿足小朋友的心理需要,又帶來成功感。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要培養出小朋友的興趣,張老師認為,沒有框架就是最好的道路。

小朋友對事物有其獨特的觀察方式,再用其獨特的表達方式記錄,因此張老師認為,小朋友筆下的世界單純質樸,又富有童趣,每一幅畫作都令他十分嘆服。在他多年的開班授課生涯中,他並沒有特別評比學生的畫作,而是任由他們自己創作。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我教完他們繪畫技巧,就任由他們自由發揮。」張老師舉例說明,他會教授學生畫竹的技巧,但他從不限制學生畫竹的粗幼、長短。張老師有一入室弟子胡同學,雖然她年紀小小,但她十分熱衷於國畫,總是十分專注聽講。張老師教過胡同學畫熊貓的技巧,她很快便上手,後來更自己畫了一隻大熊貓在白衫上,成為獨一無二的衣服;張老師提起學生的創意,也毫不吝嗇讚美,大讚她天資聰敏。

觀察自然,了解世界

其實,學國畫最主要並不是學習繪畫技術,而是教小朋友學習認知方法、觀察方法和思考方法。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當然,讓小朋友接觸陌生的國畫,必須先選擇通俗易懂、簡練易學的內容作為教材。小朋友大都喜歡小動物和色彩鮮艷的事物,張老師當然投其所好,除了教授傳統國畫的主要題材:梅、蘭、菊、竹之外,也會教畫荷花及其他花卉。有多年教小朋友國畫經驗的張老師發現,女孩子普遍愛畫花,而男孩子大多數愛畫山水,各有所好。

張老師除了在教室中授課,也會帶學生進行戶外寫生,讓小朋友多接觸不同事物,也能培養觀察力。國畫的特別之處,在於其顏料無法更改,落筆成形,加上戶外寫生的環境千變萬化,在觀察的過程中也可以鍛煉小朋友的判斷能力,而作畫的過程更要留意全景及細節的把握,實在十分考功夫。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張老師畫過無數創作,其國畫的技巧自然爐火純青,而他對工具的了解也瞭如指掌。在繪畫過程中,墨、毛筆、宣紙、水四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選擇什麼厚度的宣紙,什麼顏色的墨水,都足以影響整幅作品的筆墨效果。張老師指,國畫形象是表現性的形象,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一種藝術的思維方式,並無對錯之分。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學習國畫需要耐心,而小朋友的注意力總是有限。筆者問到張老師,如何應對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張老師反認為,不集中是必然。

繪畫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學習亦然。張老師不認為強行讓小朋友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會提高他們的興趣。相反,當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張老師會順著小朋友的視角,觀察他們正觀察的東西。

小朋友願意坐下來畫畫,已經是一個好開始,家長無須過份逼迫,自自然然能然養成小朋友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接觸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對孩子的身心和修養都有很大好處,國畫可以培養孩子的神韻,陶冶情情,啟發孩子的價值觀,讓小朋友終身受益。


 【親子專訪】國畫與生活的距離 大師教兒童畫出興趣

 https://www.facebook.com/hk.parentinghead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