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益生菌除了增加免疫力,竟還能護肝?談到益生菌,通常最直接會想到改善腸道機能、減少過敏反應等好處。過去也曾有實驗指出,由於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益生菌可以藉由重整腸道菌群,再透過腸腦軸線影響情緒而減緩憂鬱的症狀;近期又有一項來自義大利的研究發現,益生菌竟然還可以藉由改善腸道菌群,再透過位於肝、腸之間的「肝腸軸線」,進而減緩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嚴重度。
約1-2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恐引發非酒精性肝炎,可能再惡化為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又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雖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族群中,有8-9成的病人為單純的肝臟脂肪堆積,不過須注意,約有1-2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會合併肝臟發炎,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若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表示除了肝脂肪變性之外,肝細胞也已經受到損傷,之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惡化成肝癌。想要逆轉非酒精性脂肪肝,究竟除了從改變飲食習慣及鍛鍊身體著手,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研究:補充特定益生菌可影響肝臟代謝,減緩脂肪肝嚴重度
根據一項來自米蘭大學一般病理生理學與移植學系(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and Transplantation,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的馬里卡・梅羅尼教授(Dr.Marica Meroni)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在《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研究指出,適量補充特定益生菌,似乎可以藉由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以減緩脂肪肝的嚴重度。
若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表示除了肝脂肪變性之外,肝細胞也已經受到損傷,之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惡化成肝癌。
研究:每日餵食肥胖小鼠益生菌的混合物,連續4週後小鼠肝功能指數有改善。
研究人員指出,當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會導致腸道衍生的細菌和內毒素進入肝腸軸線,可能進一步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纖維化(Liver fibrosis, LF)、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甚至是肝癌(Liver cancer)的發生。
研究人員為了知道是否可藉由改善腸道菌相的組成,進而阻止因為腸道菌相失衡而導致肝功能下降的情形,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每日餵食肥胖小鼠益生菌的混合物,連續4週後小鼠肝功能指數有改善
實驗以常用於研究第2型糖尿病的肥胖小鼠(ob/ob mouse)為動物模型,並每日給予肥胖小鼠3種益生菌的混合物製成多菌株製劑(分別包括: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多種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以及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腸道微生物可經由「肝腸軸線」影響肝功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實驗餵食進行4週後,研究人員發現小鼠的胰島素敏感度、總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的數值皆有改善。
肝臟與腸道之間存在著肝腸軸線(Liver-gut axis),肝臟與腸道可以透過肝腸軸線之間的門靜脈(portal vein)交互作用,而門靜脈會將腸道的衍生物送到肝臟,且來自肝臟的膽汁和抗體,也會回饋到腸道。
當懷疑是否有脂肪肝時,除了利用超音波掃描,另一個方式即為生化肝功能檢查,在生化肝功能檢查中,若發現ALT的數值升高,則表示肝細胞受到傷害,甚至有發生壞死的情形。 那麼,為何適度攝取益生菌可以有效的改善脂肪肝呢?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原因可能與腸道、肝臟解剖構造的緊密連結有關。
事實上,肝臟與腸道之間存在著肝腸軸線(Liver-gut axis),肝臟與腸道可以透過肝腸軸線之間的門靜脈(portal vein)交互作用,而門靜脈會將腸道的衍生物送到肝臟,且來自肝臟的膽汁和抗體,也會回饋到腸道。
其中,膽汁酸(bile acids)為控制腸道微生物的關鍵控制物質。因此,若可藉由阻止腸道菌群及來自腸道的內毒素的分泌,似乎可以作為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方法。
想要遠離脂肪肝,除了從飲食、運動著手以及改變生活作息等,似乎也可以藉由補充適當的益生菌,從維持好腸道菌叢的菌相平衡開始,以免腸道所產生的毒素透過與肝臟之間的肝腸軸線,而影響到肝臟的功能,甚至可能會造成其他更嚴重肝病的風險。
益生菌好處多,不只能調理腸道!研究:益生菌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