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年輕的時候大口咬肉、吃東西都沒問題,但年過40歲上了年紀以後,好像每次吃東西,都特別容易塞牙縫,總忍不住想剔牙。有人說:「飯後容易卡牙縫是老化的象徵,代表牙齦開始萎縮了」,也有人說這些現象其實是罹患牙周病的徵兆,到底誰說的對?就讓專業牙醫師來為我們解答!



飯後容易卡牙縫?牙縫過大是元凶!醫師:牙周病、牙齦萎縮皆是致病因素

趙國翔牙醫師表示,在討論進食後容易卡牙縫,究竟是牙齦萎縮,還是牙周病導致之前,首先要先釐清民眾之所以出現食物殘渣塞在牙縫的問題,關鍵原因其實在於牙縫過大引起!而臨床上造成牙縫變大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骨質疏鬆外,其中牙齦萎縮和牙周病更是互為因果。

簡單來說,牙齦萎縮有可能是因為牙周病影響牙齦、齒槽骨健康導致;也可能是牙齦萎縮導致食物殘渣更容易堆積於牙縫間,如果民眾又未妥善做好口腔清潔,便容易導致牙菌斑大量叢生,進一步增加牙齦發炎紅腫的機會,使罹患牙周病的機率大幅提昇,甚至因此陷入惡性循環中。

牙齦萎縮是老化象徵?牙醫師帶你搞懂生理性VS病理性牙齦萎縮差異

不過,到底什麼是牙齦萎縮,發生原因為何?與年齡、老化等因素是否有關呢?趙國翔醫師解釋,牙齦萎縮是一種不可逆的口腔現象,根據成因不同,主要可區分為:生理性萎縮與病理性萎縮兩種。



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年輕的時候大口咬肉、吃東西都沒問題,但年過40歲上了年紀以後,好像每次吃東西,都特別容易塞牙縫,總忍不住想剔牙?

《生理性牙齦萎縮》

其中,生理性牙齦萎縮指的是,隨著年齡增長造成牙齦系統萎縮的一種因正常老化導致的功能退化現象,絕大多數是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且表現以全口牙齒的牙齦與齒槽骨萎縮為主。一般來說,生理性的牙齦萎縮大約會以每一年後退0.1mm(毫米)的速度萎縮,平均10年約會萎縮達1mm左右。因此,如果發現牙齦萎縮速度太快,就要小心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

《病理性牙齦萎縮》

至於,病理性牙齦萎縮的發生原因,根據成因不同又可分為3大類型:其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來自上述提到的牙周病所致。當民眾有牙周病問題,牙齦在牙結石、牙菌斑的刺激下;長期下來便容易使身體提供給齒槽骨營養因此減少,導致齒槽骨流失的發生,而一旦齒槽骨流失,牙齦也就會跟著向牙根方向來萎縮。

第二,可能和牙刷不符標準(例如:刷毛硬度太硬),或刷牙的方法不正確(例如:刷牙太用力)造成琺瑯質過度磨損;以及穿戴活動式假牙導致摩擦或壓迫牙齦,造成牙齦和齒槽骨退縮導致。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罕見的因素,則是因為患者部份牙齒沒有咀嚼功能,牙周組織缺乏必要的功能刺激,長期處於閒置狀態,在用進廢退下也可能會造成牙齦、齒槽骨萎縮的發生。

你有牙周病嗎?除了牙齦流血,牙周探針檢測有助精確診斷牙周破壞程度

故從上述解釋,我們可以知道餐後容易塞牙縫,雖然不一定是老化的象徵,但如果牙縫變大的速度過快,的確代表你的口腔現在有一些疾病問題,最好多加留意,並尋求專業牙科醫師的協助,釐清發生原因較佳。除了說明牙齦萎縮的發生原因外,趙國翔醫師也提到,臨床經驗也發現,在眾多的牙齦萎縮成因中,又以牙周病引起的案例最為常見。



民眾該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牙周病問題呢?趙國翔醫師表示,除了廣為人知的刷牙時牙齦出血、牙齦紅腫疼痛外,最精確的方式,便是使用牙周探針來探測牙齦溝的深度。

但民眾又該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牙周病問題呢?趙國翔醫師表示,除了廣為人知的刷牙時牙齦出血、牙齦紅腫疼痛外,最精確的方式,便是使用牙周探針來探測牙齦溝的深度。所謂的牙齦溝指的是人體在牙齒與牙齦相接處,牙齦自然形成的一個溝縫,因這個溝縫會環繞牙齒一圈,故被稱為牙齦溝。

而在測量牙溝縫時,牙醫師會拿一根前端部份標有1、2、3、5、7、8、9、10刻度的牙周探針,插入牙齦溝,以測量牙周囊袋深度、探測牙齦下的結石,以判斷是否有牙周病問題。一般來說,健康的牙齦溝深度約為1~3mm左右,一旦大於3 mm就表示已形成囊袋,5 mm以上代表已經罹患牙周病,牙齦溝愈深則表示牙周破壞愈嚴重,另外,探測檢查的同時也會同步檢查患者牙齦發炎的流血指數。

別輕忽牙周問題!小心牙周病不只牙齦萎縮,更可能害牙齒鬆動掉落

除了牙周探針外,因牙周病也會引起牙齦萎縮的發生,故醫師也會進一步拍攝全口局部X光(即全口根尖片),來透視位在深層的牙根周圍、齒槽骨遭破壞的程度。如果牙齒開始動搖,還要檢查牙齒搖動度;由於光用手指觸碰無法得到正確讀數,故臨床需要利用兩支鈍端的器械,通常是口鏡及牙周探測器的柄,才能測得牙齒鬆動的程度。

而牙齒的鬆動程度根據搖動度的不同,通常又可分成四個等級:「0」表示正常;「I」表示搖動度在1 mm範圍以內;「II」表示搖動程度超過1 mm,但尚未出現垂直向的移動;「III」表示牙齒垂直跟左右方向都移動超過1 mm,一定要特別當心,小心牙齒可能有鬆動、掉落的危機。

除此之外,趙國翔牙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的牙齦萎縮問題,屬於因為個別或部份前方牙齒的牙齦萎縮而影響外觀的話,則建議動手術,以移植結締組織來覆蓋暴露的牙齦;通常移植區在術後一個月左右就極為穩定,2到3個月就安全正常了,但需提醒的是,此項術式並非健保給付,病人須自付費用。



趙國翔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已有牙齦萎縮和牙根裸露的問題,那麼在刷牙的力道上更要多加注意!建議可以以分段方式來刷牙,先刷牙冠,再刷牙根表面,力道盡量放輕,以免造成牙根表面磨耗以及牙齦進一步萎縮。

刷牙刷出V型凹陷?當心除了牙齦萎縮,更易造成敏感性牙齒,增加蛀牙機會

除了說明牙周病、牙齦萎縮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式外,趙國翔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已有牙齦萎縮和牙根裸露的問題,那麼在刷牙的力道上更要多加注意!建議可以以分段方式來刷牙,先刷牙冠,再刷牙根表面,力道盡量放輕,以免造成牙根表面磨耗,以及牙齦進一步萎縮。

事實上,當民眾橫向刷牙過度用力時,便容易使牙齦萎縮、露出牙根。如果此時刷牙力道還是沒有妥善控制,使牙根露出處持續受到磨損,就容易使牙齒與牙齦交界形成一個V型凹陷;一旦出現凹陷後,通常患者就更容易有牙齒敏感的問題,也更容易得到蛀牙。

尤其是,東方人牙肉較薄,刷牙力道更要掌控!且值得注意的是,V型凹陷也會受到咬合影響,使得進行速度更加快,例如:因壓力大、情緒緊張常緊咬牙關、半夜磨牙;或者是缺牙、天生咬合不正,甚至因牙周病、剛裝完新假牙,抑或正在矯正中咬合不穩定的病患都有可能。

因此,臨床碰到這類把牙齒刷凹,有V型凹陷困擾的病患,多會建議其進行適度修補,如果是凹陷範圍小者,可以選擇用樹脂材料修補;範圍較大者可能需要進一步做假牙牙冠,來將牙肉隔離、填補缺角,以免因咬合力量而缺角更深,但最重要還是學會刷牙力道如何控制!



趙國翔牙醫師也提醒,想要確保牙齒及口腔健康,民眾切記養成每半年一次前往醫療院所進行例行性口腔檢查的習慣。

牙肉明顯變白、刷牙聲音大,就有力道太大問題!避免傷害牙齒這樣刷不NG

至於民眾該如何判斷刷牙力道是否正確?趙國翔醫師表示,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聽自己的刷牙聲音,如果刷出聲音太大,或牙肉明顯變白,就表示有力道太大的問題!且刷牙的角度應維持45度角,尤其清潔轉角處、位置突出的牙齒時為避免用力不當,建議小心用牙刷邊緣清潔即可。除此之外,養成吃完東西先漱口再刷牙的習慣,也可減少酸性食物對牙齒的酸蝕。

如果民眾真的無法確定自己刷牙力道是否正確,那麼最好帶著牙刷至醫療院所諮詢專業牙醫師建議較為妥當。另外,現在也有一些電動牙刷,附有壓力感應燈等設備,當刷牙力道過輕或過重的時候,牙刷會亮燈警示自動提醒,對於一些刷牙力道不當的民眾也非常有幫助。

【牙醫師小叮嚀】:

最後,趙國翔牙醫師也提醒,想要確保牙齒及口腔健康,民眾除了注意善用牙線、牙刷、漱口水等工具,做好口腔清潔、衛生外。最重要的是,切記養成每半年一次前往醫療院所進行例行性口腔檢查的習慣,定期接受洗牙、追蹤自身口腔狀態,都是幫助維持牙齒及口腔健康,不讓惱人口腔疾病問題找上門的保健關鍵。


 飯後卡牙縫,是老化牙齦萎縮?還是牙周病作祟?牙醫師來解答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