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盡早進行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健康有所幫助,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並與孩子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父母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大環境中形形色色電子娛樂如電腦、電玩、手機等,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父母應盡早進行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健康有所幫助,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並與孩子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親子共讀越早開始 孩子越能獲得好處
王英偉指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因此,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週進行2~3次,也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陪伴。
破解共讀迷思 與寶寶親暱的時刻
王英偉署長也為當今家長破解以下迷思:
迷思1:剛出生的寶寶聽得懂故事嗎?
正解: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及與照顧者互動,但藉由說故事來刺激寶寶的聽覺、觸覺等感官都能促進其知覺發展。透過父母的聲音和傳遞的情感,就能幫助寶寶大腦發展。
迷思2:寶寶軟趴趴無法坐立,該怎麼共讀呢?
正解:家長可以坐在舒適的椅上,或用枕頭支撐住身體坐在床上,讓寶寶坐在您腿上,用雙臂環抱住嬰兒,以一隻手撐拿書,盡可能讓孩子看見您的臉和嘴型,增加彼此交流及互動。
迷思3:寶寶總是撕書、咬書怎麼辦?
正解:寶寶對書本的抓握及啃咬等,其實是1歲以下嬰兒常見的閱讀行為,而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不需要刻意阻止。
迷思4:一定要買書才能與嬰兒共讀嗎?
正解:共讀素材其實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寶寶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親子共讀小技巧 爸媽一次就上手
王英偉署長強調,年齡較小的寶寶雖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說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說故事的聲音語調,感受到關懷並能穩定情緒。另外,很多爸媽會將共讀作為寶寶睡前儀式,在面對著心愛的寶貝,以溫暖柔軟的聲音哄她(他)入眠時,其實也是讓自己情緒沉澱的好時機。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用一問一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如此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也可在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概念,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加入【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
親子共讀幾歲開始? 剛出生就是最好的開始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