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診斷困難,容易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隨著疾病進展,關節將有高風險受到無法復原的損傷,嚴重者還可能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由於體內免疫細胞發生發炎反應,進而導致皮膚與關節病變。根據研究指出,約有30%乾癬病患合併關節炎症狀,然而,乾癬性關節炎診斷困難,容易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隨著疾病進展,關節將有高風險受到無法復原的損傷,嚴重者還可能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及早診斷對預防與延緩不可逆的關節破壞更顯重要。
頭皮、指甲或皮膚皺褶處有乾癬 發生關節炎風險高
亞東醫院皮膚科蔡雅竹醫師表示,多數患者在皮膚出現乾癬後才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而乾癬性關節炎又可區分五種類型:
(一)不對稱寡關節型關節炎
不對稱寡關節型關節炎是乾癬性關節炎常見的類型,約佔70%的患者,這類型患者受侵犯的關節總數不超過四個,但常合併有香腸指,手指關節與週邊組織紅腫、脹痛。
(二)多發性對稱型關節炎
多發性對稱型關節炎相較於不對稱寡關節型關節炎,有更多處的關節破壞,臨床表現近似類風溼性關節炎。
(三)遠端指關節型關節炎
遠端指關節型關節炎的症狀,常發生在靠近指甲處的遠端指關節,患者約佔10%,這類型患者合併指甲病變的風險較高,不僅會導致指甲出現點狀凹陷、變厚,甚至脫落,抓取物品也變得困難,日常生活頗受影響。
(四)中軸關節型關節炎
中軸關節型關節炎常見的症狀為晨間僵硬,起床後一段時間內會感到活動受限,這類型的患者往往難以將腰酸背痛的症狀與乾癬性關節炎做連結,確診時關節多已有一定程度的傷害。
(五)毀壞型關節炎
毀壞型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相當嚴重,甚至會侵蝕骨頭,導致手指猶如伸縮望遠鏡般重度變形,影響外觀與功能。
「乾癬發作部位越是不顯眼,越是暗藏關節病變風險。」蔡雅竹醫師說明,根據大型研究統計,在頭皮、指甲或皮膚皺褶處發生乾癬的患者,有較高的風險合併關節炎。但這三處部位卻容易為患者所忽略,建議可依循「336癬關防禦法則」即「頭皮、指甲、皮膚皺褶處3部位」發生乾癬的患者,若關節出現「僵硬、紅腫、疼痛3個症狀」,應把握「黃金6個月治療期」,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關節出現上述五大類型及無法復原的傷害。
圖片
堅持治療不放棄 皮膚與關節皆有機會獲得改善
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在近十年有長足的進步,常見治療方式包括緩解腫痛症狀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對皮膚與關節皆有治療效果的免疫調節藥。但若患者接受上述兩種藥物症狀仍未改善時,醫師會評估患者狀況,投以生物製劑進行治療。蔡雅竹醫師補充,生物製劑有機會改善90%以上的皮膚病灶,也有緩解關節症狀的效果,而且生物製劑對肝、腎的負擔小,即使是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可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讓患者多一份安心。
圖片
▲亞東醫院皮膚科蔡雅竹醫師
蔡雅竹醫師並以一名40歲男性個案說明,該患者就醫時手指已發生嚴重變形,也因為腳關節腫脹疼痛導致行走困難,接受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與免疫調節藥治療一段時間後,由於症狀仍未改善,該個案即在醫師評估下更換治療選擇,治療一個月後關節終獲得好轉,恢復行走能力。另一名50歲女性個案則是有嚴重的皮膚乾癬,全身90%皮膚都呈現猶如燒燙傷般的紅腫疼痛,生活起居需要仰賴家人照顧,由於不堪疼痛,經醫師診治並積極配合治療後,皮膚紅腫消退,關節不再疼痛,日常起居已可自理,治療成效也使患者及家屬大感欣慰。(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提供)
加入【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
3徵兆恐是乾癬性關節炎作亂 醫:提防關節變形謹記336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