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星期五,來一次imoney辦的分享會,主題為《由心入錢》,難忘的5.11。記憶中這好像是第二次個人分享會,因為我總喜歡找拍檔,分擔一下沒太緊張,又不用一個人獨講兩三小時之久。
原來當晚Starman兄與郭釗於另一處也搞了講座,大家撞期了。本來我都不知情,但有blog友pm表示想參與我的分享會,奈何早已到那邊報名,我才知道撞期。結果都有大約一百人參加,實在好彩了。
談起分享會人數,心中認為超過三十人都已經滿足了,最緊要場面不要太冷清,可以湊夠人有個好氣氛就可以了。一向都不覺得自己有何叫座力或影響力,悶blog一個,計及facebook page,來來去去只有十數人會主動一點留言交流一下。
因此,搞分享會時,一向都會與拍擋同場,好玩一點之餘,也可以「黐金糠」,拍上鍾兄、財叔、巴黎兄、百樂兄,死極有譜。上一次的個人分享會達400人參與(見《小薯仔面對大場面》),其實都是靠經濟日報的宣傳與其長期參與者。
今次只談了大半小時的準備內容,即進入Q&A,即兩個多小時的分享會主力答問題,借題發揮。此形式需要大腦不停運作,不hea答,要每每即場思考,找尋合適例子,再組織好作回應,要答出聽眾聽下時有點回甘的答案,都頗費神。聽眾見我不停飲水,可能要集中,太費心神,口特別乾。
之前想好兩個重點作開場白,但忘記了,在此提一提。
首先想講,與imoney夾期時,首要考慮的是我第二個小朋友何時出世,這是出世前的最後一次分享會,應該短時間內都不會再有了,希望大家珍惜當晚。本來想講的,但緊張得忘記了。
另一個想提的重點,是以Q&A形式並不是因為不想作準備,而是希望最切合聽眾的口味,大家都將最想知道的問題寫出來,水平內容自然最切合大家。而且我認為以這形式是最危險的,因為即場問即場答,很多問題若沒有透徹理解過,很難有好回應,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現悶場,又或者對問題理解力不足、答案牛頭不對馬嘴等,由於太容易出事,所以坊間少見這樣的玩法。
我沒有計算過,但當晚大概也回應了十多個問題,最後我對當晚的問題作了總結。參與者所關心的大概都是一些操作上的問題,例如今天市況是否應該先獲利離場,有些就是初學者剛開始接觸價值投資,希望找方向學習或參與投資,而我希望把大家的眼界與概念提升一個層次。
我舉了一些場景,例如早前有報導一位隱世股神,$7買入長實持有至今,今天估計身家過億元,見《7蚊買長和 揸足30年 青衣居屋股神 身家逾億「超人退休都唔急賣」》,其實是否需要於市高市低時做太多動作呢?
還有,假設手上累積了300萬元的資產,股票也好,債券也好,穩當地年收4厘息,一年就是12萬元,問一問,身邊朋友有多少個炒炒賣賣的會從股票買賣中賺到12萬元呢?我有聽過一些朋友賺數萬元股票的代表作,已經說了好一輩子,而你可以每年什麼也不幹都有。
當心境不同,境界不同,想法自然不同。300萬元也好,過億元也好,你今天沒有,但十年後呢?廿年後呢?三十年後呢?今天不開始,沒有累積可觀資產的計劃,到退休時就可能要靠MPF了。
最後imoney送了一份禮品給我,回家拆開一看,好靚,多謝。
還有,看見自己的新著作,我也是第一次見,完場時imoney贈我一本,這著作還未正式到書局,下次再正式介紹吧。
好玩的分享會,完成一次就少一次;難忘的回憶,每完成一次就多一次,看心態是悲觀還是樂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