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人,一個飯局,兩小時,其實談了很多話題,太多了,很多內容我也記不起,除了上一篇文章《3年600倍回報的投資方法》之外,這篇再把印象深刻而我又算是聽得明白的內容分享一下吧。

談工作,AC兄在矽谷工作二十多年,有不少經歷。其中一個是他慨嘆在矽谷的美國公司,不常見有中國人當上CEO,反而印度人就有不少,如Microsoft, Google, Pepsi 和 Mastercard。有一個有趣現象,一旦印度人當上了公司高層之後,很多時都會請入很多自己的家族成員,明目張膽地請皇親國戚。

公司請人,看見求職者中的「內定名單」,於面試前看看那些人的履歷。誰人的表姪,經驗是到阿富汗當兵。誰人的舅仔,經驗又是當兵。他們的履歷其實與公司所需要的職位亳無關係,但大家都知道這些人是一定要請的。

皇親國戚,工作表現又可以呢?AC兄表示他們又總會交到功課,何解呢?原來這與印度人的文化有關,若當事人工作交不出功課,該高層會叫他入房兇猛地訓示一番,不給面子,親戚反而更加兇狠。除此之外,更會斷絕當事人的社交,告知其太太、父母、親戚朋友,冒必迫到該員工有課交。

於工作方面,AC兄感覺到自己工作晚期的工作態度有點轉變,可能這也是令他離開職場的其中原因,尤其他所身處的行業,節拍非常之快。好像他曾經在一家公司出產指紋啟動手機的按鈕,幫一款手機研發出產之後,幾個月後,該品牌最新的手機型號已經不再用機身的按鈕了,而是把指紋識別放入手機屏幕之中,大家辛苦了多個月的project,原來只是一個幾個月壽命的產品。

有時他看見新入行的同事,看見他們的衝勁,就會特別發現自己態度上的轉變,對完美的追求沒有從前般執著,完到件事就算,寧願早點收工回家湊仔更好。如今他也慶幸能在出現這心態之時達到財自,否則對工作熱誠減,但又要被迫捱,正是中年危機。

講開AC兄有投資的NVIDIA,主要生產Graphics card,他正是這方面的專業。我借機問問近年經常談的Graphics card是什麼東西,為何連掘礦都可以用得著,電腦運算不是靠CPU的嗎?

他向我解釋一下Graphics card與CPU技術上的分別,原來CPU的運算有物理限制,4GHz是以電子運算的極限,要突破的話,除非用水冷,所以以前大家會談CPU速度多少,近年已經少談,反而會講用多少個核,例如雙核心、4核心、8核心等。其實看運算效率,CPU需要的運算速度,大概3核心已經足夠,再多也不會快很多,只是多餘。主要原因是CPU運算方法有限制,它是流水作業式的運算,即計完一個到一個。

用Graphics card就可以解決CPU的限制,因為Graphics card的技術並不是作流水作業式的運算,而是可以同步多個物件一起運算。他舉例,以前Graphics card應用到卡通動畫,主角的每條頭髮也定作一個物件來作運算,一個主角有數千條頭髮,可能被風吹或跳動時,應該如何擺動,若是CPU去作運算,計完一條才計另一條,計到第十條時,第十一條可能又會撞到第三條而影響結果,又要再計算過。但Graphics card就把它們安排為不同的物件,各自同步計算,雖然各自速度比不上CPU的運算速度,也不是進行複雜的運算,但運算結果卻快得多。

為何近年不少科技突飛猛進呢?因為AI的運算速度需求相當高,CPU滿足不了,但Graphics card技術就正正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大提升了運算速度,因此近年AI突然進化得超快,配合大數據,有很大的突破,未來也會有很大的躍進。而掘礦亦然,要不停同步到不同地方trial and error,用Graphics card才能應付。

AC兄是三個小朋友的爸爸,非常關心教育問題,尤其他本身於美國受高等教育,所以也有比較。他覺得外國教育著重思考,而香港教育始終較重背誦,令學生按遊戲規則辦事。以前我都經常說,香港教育制度側重培訓公務員與專業人士的能力,而外國更著重思考與批判,這與AC兄的感覺差不多。

所以他不時都會提醒小朋友,要思考一下事件的本質。例如他們經常到youtube看片,或到facebook看post,大量吸取資訊,他會提醒一下,如何思考一個有系統的方法去判斷資訊的真偽呢?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話說他兒子小五時在學校討論一個命題,澳洲有研究指每天打機2小時以上的學生成績比少打機的學生好得多,學生就開始討論,如打機能讓學生腦筋靈活呢?

因為這個研究的結果,兒子回家告訴媽媽,平日應該讓他多打機。鍛鍊Critical thinking的話就要思考一下,「打機多寡」與「學生成績」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是否有因果關係呢?其中一個可能性或者是叻的學生,讀書容易入腦,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有好成績,所以有更多時間打機。同樣的研究也出現於「運動多寡」與「財富多少」的結果。

需要知道真相,可能需要更多研究去證實,單以以上的資料,不能確認兩者的因果關係。若思考力不足,很容易被誤導了,因為有心人把數據整合,以他們希望引導你的方向來表達數字。

AC兄更感慨香港教育制度底下的學生有時太過勢利,他看過新聞指香港最多大學生畢業後想做的是iBank、專業人士等,明顯想搵錢。但美國及澳州畢業生則不同,最多畢業生反而會想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自己畢業後應該做什麼工作才會令這個世界更加美好呢?這個問題,我覺得比起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更加高一個層次。

前前後後只是不足兩小時,實在充實非常,AC兄指從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其實,當日飯局時,大概只有十份一時間是我在說話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