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顧2017年的「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垃圾、自然生態、郊野公園。
空氣污染其中一個指摽是大家用眼都看得到的低能見度, 2000年代中期是香港空氣最差的時候,赤鱲角機場一年有約二千小時視野矇矓,自從2012年粵港展開了減排污染物的協作,幾年之間空氣質素明顯改善,2017年赤鱲角機場視野矇矓的時間少於400小時,只是2007年高峰數字的四分之一,改善的趨勢令人欣喜,未來的藍天應該愈來愈多。
近十佃視野矇矓的時數顯著減少,反映空氣污染情況改善
美中不足的是香港的臭氧污染依然嚴重,比起2000年水平甚至上升了三成,對呼吸道病患者有頗大傷害,粵港雙方未來必須多做工作,減少排放引發臭氧形成的污染物。
至於水污染,焦點是維港的水質,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收集和處理污水的大型設施陸續落成,停辦多年的維港渡海泳2017年恢復舉行,是標誌水質改善的里程碑,令人興奮。
垃圾問題困擾香港幾十年,受曾蔭權政府「闊佬懶理」拖累,上屆政府要面對垃圾堆填區爆滿的死局,以及無可奈何啟動興建大型焚化爐。2017年政府鼓起勇氣,提出了推行在韓國和台北證明非常有效的垃圾按量徵費,以求達到減少垃圾的目標,希望香港市民積極支持在2018年通過相關法律,讓香港早日成為清潔宜居的城市。
2017年的標誌性光污染新聞,是銅纙灣超巨型電視幕牆十月啟用。近年投訴光污染滋擾的數目不斷上升,可惜因為沒有法律規管,問題無法解決,更有甚者,「冇王管」之下,愈來愈多招牌採用光到刺眼的LED燈,巨型的強光招牌也愈來愈多,情況漸趨失控,如果政府不提早檢視這個問題,恐怕將來想管制時已經管無可管。
生態方面,中華白海豚的形勢令人擔憂,2017年初政府公布錄得47條,跟2011年比,只剩下不足六成,減少得很快,而且基本上在大嶼山東北水域絕跡,這裏剛於2015年設立了海岸公園卻失去了目標住客,滑稽得來令人沮喪,港珠澳大穚和人工島工程是白海豚的致命傷,第三條跑道工程又接踵而來,白海豚的未來我相信凶多吉少。
2017年郊野公園割地建屋成為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的選項,我多番論證郊野公園是香港基層市民紓解壓力的重要共同資產,不應該也不適宜建屋,而且指出有其他更合適的方案提供土地,可惜小組似乎無動於衷,估計明年市民要在舉行諮詢時就這個議題表態,大家必須清楚表示保護郊野公園的意願,阻止割地建屋。
2017年香港環境的各個方面,既有進步,也有倒退,鼓勵大家多為香港費心,多想辦法,也多點發聲。
(本文是2018年1月2日我在香港電台「左右紅藍綠」節目中講話的底稿,節目重溫: 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pentaprismII/episode/478409?lang=en)
香港環境:2017回顧與展望(林超英)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林超英-Lam-Chiu-Ying/129250193901719?sk=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