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林一鳴博士在2009年的一個講座,當中分享一些股票買賣知識,不過聽下去時卻感到不是味兒。



林博士在講座中分享了一個故事。話說在某年後,沙士重臨,有一位中醫師研發了一粒藥丸,聲稱可以醫治沙士,投資故事的主題就是圍繞這粒藥丸。

這粒藥丸,本來每粒賣一萬元,如今你有1000萬元,你會買多少?在場觀眾隨意說,有人不買,有人買100萬元,有人借錢全買,氣氛不錯。

故事發展,故事主角買了100粒,總值100萬元。但事主買入後就後悔,因為自覺買得太少。沙士在一星期內令很多人死亡,該藥丸好快升到每粒五萬元,林博士又問,你會如何?

林博士還提出好幾個選擇,加注還是沽貨,又或者什麼也不做。有觀眾指會先沽一半,拿回本金,林博士立即大讚這是一個好策略。

故事再發展下去,有消息傳出印度也成功研發同一粒藥丸,但成本極低,此消息令藥丸的價格大跌,你又會如何?

之後再發現,原來印度研發那個消息是假的,原來的藥丸價格立即升上去。林博士繼續提出場景,指藥丸價格升到多少,又問問觀眾會怎樣,再升到多少,又再問問觀眾會怎樣,每次都不停有人舉手,有的追買,有的沽貨。

期間有人指會沽貨,林博士問他何解,觀眾指因為逆向思維,操作要與大眾相反,人見價升而買入,他就會沽貨,林博士又立即大讚這是好操作。

差不多尾聲時,藥價升到高位後回落一點,例如每粒藥丸價格升到20萬元後再回落至18萬元,追買的人突然多了。故事最後由於天氣熱了,沙士消失,藥丸的價值也消失了,價格一直下跌,沒有再升回來,故事就此完。

林博士指,尾段觀眾的反應,與他們所做的統計調查結果很相似。金融海嘯當時,最多人買貨的並不是2007年10月的高位,而是高位下跌後的幾天,很多人有撈底心理。

整個故事分享,十分有趣,大家都很投入,氣氛也很好,但我一直感覺奇怪,因為整個故事,完全是看消息、看炒賣情況、看價格上落作決定。

講座中問得最多的是「升了多少,你會如何?」,其實我真的不懂回答,因為看來大家都沒有理會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該藥丸到底值多少錢?

這樣的買賣概念,其實換作炒賣一塊石頭也可以討論一番,前提是只需要編一個好的故事,令大家追買這石頭,自然又可以搞出很多買賣技巧,追市、炒賣、捉心理、逆向操作等東西出來。

另一位基金經理黃國英曾經於一個講座中提到林博士,見《財力覺醒》,指林博士辭去基金經理,替一家上市公司打工,並於facebook留言給兒子提到感想。其感想的大概意思是自己不喜歡基金經理這工作,因為其工作主要是在X元買入後在Y元沽出,這看來沒多大意義。

看畢這個林博士這個講座,大概明白他眼中的投資是什麼一回事,他沒有理會價值,所以到一個地步可能真的回迷失,因為炒賣者未必清楚自己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