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空氣行動成立的初衷,是致力為香港人爭取更健康的空氣。我們認為,要能夠找出問題的核心,才能對症下藥,推動社會進步。我們認為關注空氣污染無關政治立場、無關地域或文化因素,因為健康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關注的事。我們應該以數據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去認識導致空氣污染的真正原因,從而解決問題。
可是,現在香港討論所有議題,每當牽涉內地,便立即以中港矛盾的框架看待。我們一直強調,香港空氣污染是不可能單單由於中國污染物的因素而引起,但眼看主流輿論的焦點,卻往往把一切的空氣污染問題,推諉於外地的因素,對於本地污染排放問題視若無睹,我們非常擔心香港政府會利用有關觀點與論述,無視在本地減排的責任,面對 5 月 6 日及 10 日的罕見氣象狀況,我們認為是一個很好讓公眾理解本地污染排放源的機會,情急之下,負責 Facebook 版面的同工忽略珠三角排放無論如何也會構成香港背景污染物排放的科學證據,寫出當日的香港空氣污染「幾乎百分百是本地製造」,不但用詞不當,亦有欠科學嚴謹,誤導公眾,健康空氣行動謹此致歉。
縱然如此,我們亦必須指出, 5 月 6 日及 5 月 10 日的情況,是幾乎不可能單以區域性的因素解釋。第一,我們根據科大、中大及環保署共同開發的短期健康風險評估,發現當日早上及下午時段,最影響我們健康的污染物,分別是二氧化氮及臭氧。同時我們亦由粵港澳區域空氣質量實況發佈平臺的污染物濃度數據,發現香港的PM2.5及二氧化氮濃度,在該兩日上下午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比包括廣東及深圳等城市的污染物濃度數值為高,我們由此推論出,影響市區的主要污染物來源,並非主要來自珠三角地區,而很有可能是本地的排放源。
科大、中大及環保署共同開發的短期健康風險評估在 5 月 10 日早上 10 時的空氣污染物比例。
科大、中大及環保署共同開發的短期健康風險評估在 5 月 10 日下午 3 時的空氣污染物比例。
我們有關的推論,亦有其他機構的支持。在今日(按:12/5) NOW 新聞節目《時事全方位》中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指出,由於南太平洋的高壓脊影響,該兩日香港各地區普遍吹微弱南風,在市區與新界西北之間形成等壓線,而等壓線以北地區例如元朗、屯門及東涌等則吹微弱北風,致使污染物難以被吹散,加上香港樓高密集,形成街谷效應,本地污染源排放的二氧化氮、懸浮粒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產生化學反應,在香港廣泛地區形成了高濃度的臭氧及光化學煙霧。
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分析,對於某特定類型的空氣污染物,珠三角及中國更廣泛地區並非是導致香港空氣污染的主因。根據香港科技大學 2016 年的研究 [1] ,分析香港及珠三角地區全年的二氧化氮分佈,裡面清楚顯示,根據不同的季節,香港的二氧化氮來源,有 61.9% 至 84.4% 是來自本地排放。不能夠忽略的是,二氧化氮 (NO2) 亦是 PM2.5 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 (nitrates) 。一般而言, PM2.5 在秋冬季節時區域性污染所佔的比重會較大,而本地排放在春夏的比重會有所上升。
粵港澳區域空氣質量實況發佈平臺在 5 月 10 日的 PM2.5 污染物濃度數據
過去 20 年香港路邊空氣污染嚴重,政府雖然已投放大量資源去改善問題,但二氧化氮濃度長期高踞不下,路邊監測站亦逾 20 年超過世衛上限兩倍以上。當中的原因正因為香港車輛數字無上限增長,目前登記車輛數字已超過80萬,過多車輛最後只會引發更嚴重的交通擠塞,最終只會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健康。
我們樂意看到社會願意關注空氣污染議題,事實上網上亦愈來愈多空氣污染資料可供大家了解,除了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透過《粵港澳區域空氣質量實況發佈平臺》這個由廣東省政府、香港政府及澳門政府共同設立監測的網絡平台,大家亦可每小時看到各種空氣污染物的在珠三角地區的濃度水平。我們亦可以透過科大、中大及環保署共同開發的短期健康風險評估網頁,實時評估香港當區空氣污染物的即時健康影響。
我們希望公眾與政府能夠從新理解香港路邊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同時我們亦會繼續堅持追求健康空氣的精神,與大家一起改善空氣質素。
註:
Lu, X., Yao, T., Li, Y., Fung, J. C., & Lau, A. K. (2016).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health effect of NO x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12, 135-146.
有關近日嚴重空氣污染說法的聲明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