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首有何房屋對策?很多人也關心,我也來盡言責給一些意見。
梁振英當年上任接下房屋供應斷層的爛攤子,必須有為,否則供應鏈不會回復運作,但林鄭特首上任的時勢,供應斷層已經解決,面對的只是供應不足,我反而認為新特首有條件放開市場枷鎖,即與市場脫勾,只做好本份,不要再過問樓價的升跌。因為樓市問題的複雜,不單只面對國際金融的風浪,而且有一些政治和民粹問題夾雜其中,正確來說,有一些路是香港人自己選擇的,就好像日前西貢區議會表示不支持政府開發將軍澳五幅綠化土地改劃為可容納三萬一千多名居民的公營房屋單位,供應不足一定程度是香港人自己揀的路,行政又何必捲入這淌混水呢?
以現在樓市的情況,政府應該宣佈重推優化的八萬五政策,可能有人會問沒有地何來八萬五?我就會答:八萬五可以不是地,不是磚頭而是紙上磚頭,即房產信託基金,買不起樓的人如果買房產信託基金的話,之後樓價上升,信託基金的值就會升,當然買紙上磚頭,雖同樣可以得到樓價升的紅利,但同時要面對樓價跌的風險,香港單是未補地價的居屋就約25萬個,這些未補地價的居屋就可以成立房產信託基金,政府只批售給從未置業的年輕人,便可解除起碼25萬以上無資產者「現在不買未來更加貴」的風險和恐慌。
只要政府堅持有關磚頭或紙上磚頭每年供應認購的數字是八萬五,市民就知道有足夠的磚頭去確保將來的上車機會,只要紙上磚頭是和樓價同比例升值的話,有關的房產信託基金就等於將來置業的期票,市場上的剛需我認為可以減少一半。
政府只努力開發「熟地」,即使市道低迷仍繼續開發,至於說每年推出多少「熟地」到市場招標或者拍賣,其實政府應將有關行政自主及風險交回市民及立法會,以避免磨損。
不願去開發土地牽涉很多既得利益者的挑撥,民粹的宣洩,孤立的政府去輕舟強渡是吃力不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