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約了幾位blogger出來,今次飯局的平均年齡被拉得頗低,除鍾兄外,有90後的窮家女,標竿兄也差不多90後,東昇兄也是80後,我在飯局中也好像變得老了,一到步不忘派派利是。
這次飯局,只有標竿兄是第一次見面,所以特別了解一下他的工作,又是一位自身工作與投資沒有關係的blogger。至於窮家女,以前都見過面三兩次,主要在分享會場,近期她寫blog不算太積極了,希望日後可以多點分享吧。
為證明我們於飯局中真的會「談天說地」,特別提一提我們討論了很久的一個話題,是有關一篇我曾經分享美國登月陰謀論的文章。還記得討論起這個話題的原因,是大家在討論百樂兄,在研究他的出身,於是我指曾發現百樂兄於那篇登月文章積極留言,原因可能是他大學時主修「天體物理學」,因此大家又談起美國登月的可信性,傾得熱鬧。
這次飯局主要是由東昇兄與標竿兄發起,有人安排時間地點,真好。東昇兄新書剛出版,我也有到書局看看它的擺位與入書量,看來銷情不錯,從東昇兄口中得知,書局很快就要再入新貨,很快就要加印第二版了。
既然有新晉blogger作家,大家便談起出版著作的故事來,當晚我也分享了一些心底話。我們一眾blogger都喜歡亮光文化,其實心裡大概都清楚這不是一家一線的大出版社,而blogger是否不能到大出版社出書呢?絕對不是,因為眼前已經有幾位被大出版社找過,只是可能談不成,又或者感覺不好,所以未有合作吧。
大出版社,絕對資源夠,宣傳夠,隨意造一位新作家的新書也有信心賣出數千本,但我們會想,若出版社需要作者按它的路線寫作,又會改作者所寫的東西,更會提出要求需要作者寫一些營合市場的東西的話,是否值得拉攏大出版社呢?所以,可能blogger都總有底線吧,因此大多跑到亮光文化這類小出版社處。
我也在想,如果有機會寫文出書的blogger,都跑到大出版社處,為名為利,小出版社就沒有生存空間了。事情再發展下去,小出版社不能生存,日後想出一本內容原汁原味屬於自己的著作,可能已經沒有空間了。
談到這個論點,當場有人提出(別開名了),有時小出版社又的確氣死作者,例如我們一眾blogger所出版的著作,得到零宣傳,極有限的資源,出版著作只靠作者自己的「知名度」,讓著作靜靜地到書局「放生」。相反,大出版社谷一本新書的市場策略十足,亦有很多資源,有報章、雜誌賣廣告,搞講座,書展搞分享會簽名,更有電台主持被其上司要求訪問某作者,當然也是因為該作者的出版社夠影響力。
而blogger們喜歡的小出版社則非常「樸素」,沒有精美的著作設計,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出版著作後只靠希望blogger自己在blog與fb內推書,論宣傳、市場、資源,又實在被比下去。
另一個概念,我想提醒東昇兄未必需要太遷就出版社的要求,出版社所考慮的是商業決定,希望著作寫得實際點、即食的,最好講市場、放冧巴作實例分享就更好。當然,某程度上,能賣多一點書,於影響他人的層面上看,這也不是壞事,只不過,在這個前提下所寫出來的,又是否作者想寫的東西呢?
如果作者本身是這類人由自可,若不是的話,但與出版討論寫一本什麼樣的書去營合市場,這不是在做自己,可能營合市場地去寫出一本著作會吸引更多讀者,但這些讀者未必是作者的知音,因為他們是為了「被改變了」的作者而走來看的。我對東昇兄的建議是,最緊要一直做自己,吸引過來的讀者是喜歡看真正的你所寫的東西,著作未必營合到市場,讀者人數可能會少一點,但比起錯配更好。
我也有把這理論應用到其他地方,寫blog也好,搞講座也好。從前,我曾面對過講座搞手要求我說這說那,但最後我還是堅持我的主要內容。出版著作亦然,始終寫出來的仍是我深信最能幫助他人的東西。若擔心出品的東西不適合市場,或者擔心會被人罵,又或者擔心合作單位不高興,總是擔心太多,最後就做不了自己,結果可能更不堪。
我們討論了一個例子,鍾兄搞的課程,如今需要搞一個「增潤課程」,主因是有同學不太懂看財務報表,因此這些同學可能聽不懂鍾兄課程的部份內容。其實,在同一個課程,有人會覺得課程太深,希望淺白一點;有人會覺得太淺,希望深入一點;有人會覺得太概念性;有人會覺得講得太細緻,只談某幾支股票而沒有宏觀討論操作概念;不同人總有不同要求,如何處理是好?
對於這些情況,我還是做回自己。例如準備分享會,我準備時嘗試了解參與者水平與背景,盡量準備我認為最能幫到他們的東西,這已是能做到最好的了。出來的結果,總會有些意見,當然意見會接納,但別太上心,總是把自己變變變,以營合所有人,到最後會變得沒有獨立性。因此,始終要問自己最後的想法,分享、出書,為了什麼?不是為名為利,所作的行為自然不同。當然,話說回頭,若拿這些操作糊口的話,自然要看市場需求吧。
對於市場口味,寫blog十多年的我總有點眉目的,但很早期已經常分享,我沒有打算走市場路線,否則可能會吸引更多讀者吧,但吸引過來的卻未必是同路人,於我而言,意義不大。
還有提到市場競爭問題,例如東昇兄的著作專打哪一個作者的路線,其實我則認為這涉及「藍海」還是「紅海」的思維,窮家女也提出,財經書不算得上高消費產品,如讀者認為兩本書都好,絕對會同時買入兩本的。若有同類書籍,寫得很好,絕對會帶入很多新讀者,令相同類別的著作有更多人留意,有點協同效應。
記得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在申請電視牌照時也有提到此道理,無線電視與政府總在考慮現有市場能容納多少間電視台,多一間的話,整個市場份額就會被多分一份。然而,這只是「紅海」思維,若整體電視質素被搞起來了,是否能帶來新的客源而令整個市場個餅更大呢?依我觀察,blogger間也有此現象,當某blogger「走出去」時,例如見報、出書之類,整體看blog的人數都會有所增加,讓這個blogger村的影響力更大,更多人看,更多交流,更加好玩。
就這樣又傾了一個晚上,大家離開時還在餐廳門外繼續傾,意猶未盡。多謝東昇兄這餐飯,又送我們著作,又請客,我們真是「又食又取」。結帳數額很離奇,$1111,這個數字需要東昇兄賣掉100本書才能補回。難得鍾兄今次沒有早走,竟然留到最後,可惜大家忘了合照,哈哈。
其他人談飯局的blog文
http://purposelife42583.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4.html
http://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4.html
充滿年青氣色的飯局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