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黃昏時分,新城電台播出了百樂兄的訪問,止凡沒有時候收聽直播,等待節目的回顧,細心聽完後就在此分享一下,因為有傳媒能成功訪問到遠在美國的百樂兄,實在太難得了。
在此貼出官方網址:
http://www.metroradio.com.hk/mfd/program/mfd_academy/Archive2017_new.html
詳細內容,建議各blog友有時間用心聽聽,平日看到百樂兄在文字上交代理念,難得聽到他的聲音,應該有另一番體會的,在這裡就草草記錄一些印象深刻的點子吧。
首先,百樂兄談及有關財務自由的概念,以他的演繹,財務自由的境界主要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財務獨立」,這算是我們一般談的財務自由,即從數字上,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已經能夠不用依靠工作或主動收入而維持生活。
而第二個層次才是「財務自由」,這個「財務自由」的境界比起「財務獨立」更高一層次。百樂兄舉例,好像你今天有一個想法,突然想去外國的博物館,那麼你就立即可以買機票到一些外國博物館,隨意逗留三個月。到這個境界,生活上的自由選擇權才真正體現,達至真正的財務自由。
聽這個節目,大概了解到百樂兄的第一桶金是如何得來的。中學時學業成績不太好的他,到外國升學,畢業後快速致富的途徑主要靠創業、做生意,在美國環境裡無中生有地創業後,把一個個的生意賣盤或上市,於26歲時已經擁200萬美元。今天擁過億身家,近年開始投資地產項目之類,財富越滾越大。
跟百樂兄著作《財務自由速成法》內提及的概念相似,在電台中也有提出30歲與40歲或更年長時才達至財務自由的分別,越年長,財務自由所能帶給人生的精彩將會越減少,即財務自由宜越早越好。正因如此,他認為靠打工累積財富達至財務自由這個方法實在太慢了。
打工的,未來五至十年的收入也大約可以被線性地計算出來,有很大的可預測性,累積財富的速度實在有很多限制,所以應該以非打工的方法去及早達至財務自由。這麼年輕就能財務自由,是否會少年得志,不太好呢?百樂兄認為年輕獲得財富不要緊,最重要是對金錢的態度要正確,懂得如何運用金錢令自己及身邊人生活得幸福快樂。
從訪問中,百樂兄透露了一些做生意的玄機,創業者需要找到市場需求,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對人類生活帶來多少影響。有很多創業人士以為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熱誠,這是重要,卻不是最重要。你有多鐘意你的產品?你對你的生意及產品有多熱誠?其實這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市場是否喜歡你的產品。所以,他創造產品時,喜歡一面做,一面試市場反應,再作調整修正,不斷優化,這是生意人最關鍵的要素,但很多創業者都沒有這個概念。
有關這個點子,令我想起一個故事,有關Apple shop的門面設計,話說Apple教主Steve Jobs生前為了門面設計,找了一位行銷專家回來。要設計門面,先租一個場地,做一個門面雛型出來,在這個試驗場地中,所有細節都試驗一番,包括枱與枱的距離、枱的高度、店內光暗、空間感、樓層高度、門、收銀處等等。試好了,就到市場上選一個位置先開一間,運作一輪,收集意見,再慢慢作出調較。到真正完美後,才正式大量開店,而每一家店的設計都同一個樣,所以我們看見今天的Apple shop,每一家都差不多,玻璃透視、中間一條大樓梯、高樓底、空間感十足,即使Steve Jobs過身,仍是如此。
Apple shop的設計做法,與百樂兄所言殊途同歸,這或許是做生意成功關鍵之一。反觀中國式或香港式的處理如何呢?總希望有一個做生意的好點子,再拿一大筆資金,有不少是希望向政府申請創業基金,一開就是數萬間,所以不少內地生意有「假、大、空」的說法。
論創業環境,美國與香港有一些根本性的分別。美國矽谷的文化對於創業者的態度很有趣,投資者較喜歡曾經失敗的創業者,甚至是失敗次數越多越好,因為他們認為失敗是累積經驗的重要一環,重點在於創業者能否從失敗中作出反省。而香港的文化則不喜歡失敗,對於曾經失敗過的創業者,他們會被標籤為失敗者。所以,百樂兄覺得矽谷環境與文化更有利於創業,亦是他一直留在矽谷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
依他觀察,有較高成功機會的創業之道,應該先試試市場反應,小規模試過有效之後,證明市場需求的確如創業者的預期,又或者對生意計劃作點調整,有點正面成績之後,才應該找資金把規模擴大。但香港則不常有這個概念,香港的創業家多喜歡寫生意計劃書,整本書的字數,論文件的質素來說,絕對可以到學園拿A級,以這些計劃書向政府或天使投資者取資金,其實這根本無法試驗市場需求與反應。
同時,百樂兄不建議年青人一畢業出來就創業,因為沒有工作過的年青人,沒有充足的社會經驗,對社會需求亦不太清楚。綜合以上的概念,他大概明白為何坊間指創業有95%以上的機會失敗,他所指出的就正正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如果對此有所認知,創業的成功機會絕對可以大增。
這些點子,在百樂兄的blog與著作都能看到。然而,我們大腦接收的方法很特別,即使透過網上文字、硬體書,與聲音、畫面,所接收到的是相同信息,有時可能也會有不一樣的領悟,有時間不妨聽聽這個訪問。
百樂電台訪問一
百樂電台訪問二
電台百樂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