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爸媽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不僅是五官臉型神似,連說話語氣、習慣動作或是走路樣態也可能極為相似。當爸媽指責孩子某些不良行為的當下,可能也要檢討自己,是否正是這個行為的「源頭」!


【模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天生具備的才能,也是上天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新事物,模仿也是最原始的學習方法。無論是使用筷子吃飯還是拿起筆寫字,人類生活的基本社會技能,都是經由模仿而來的。

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光光老師)指出,利用大腦之中的「鏡像神經元」細胞,讓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某些動作時,自己也能做出相同的動作,通過直接模仿學習別人動作,藉以瞭解他人的行為意義,讓彼此可以溝通,使得關係更加親密,因而逐漸地社會化。

孩子就是縮小版的爸媽

正是因為孩子的超強模仿力,看到孩子的說話語氣、行為舉止,就能大概得知爸媽平時的樣貌。孩子對於大人的一舉一動無所不模仿,就如同是爸媽的一面鏡子。光光老師開玩笑地說,問孩子爸媽平時都怎麼罵你?孩子至少可以學得八成像。孩子就像是一塊海綿,眼睛看到什麼,就會直接完全複製模仿,不論這個行為是好還不好。


【爸媽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在小小孩階段,通常與寶寶互動時間最長的是主要照顧者──爸比媽咪,因此,很自然地寶寶就會把爸媽當作是主要的模仿對象。在寶寶尚未進入幼兒園,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周圍的人,也就是爸比與媽咪;到了幼兒園時期,就會開始模仿老師和同學的行為。這個模仿對象會隨著孩子接觸的人物而改變,甚至有些孩子會模仿螢幕中的畫面,像是電視或平板之中看到的動作或對白。

①5歲前建立依附關係

孩子會模仿誰,光光老師認為還要依據「依附關係」而定。孩子的依附關係在1歲半之前建立,通常是與孩子接觸最頻繁、最常擁抱的人,孩子就會依附著他,而模仿對象就是以這個人為主。

光光老師解釋,此與親密感,也就是相處品質有關。即便媽咪每天都與寶寶相處在同一空間,但媽咪很少抱起寶寶,與他互動,寶寶當然就不可能依附媽咪。曾經有一位媽咪因為孩子與她的關係不太親密而求助光光老師,於是光光老師建議媽咪每日在家進行嬰兒按摩之後,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兩人的親子關係仍無太大改善,才知道嬰兒按摩是由他人幫忙執行,雖然媽咪每天都在家,但實際照顧孩子的人並不是媽咪,孩子當然就不會與媽咪有什麼依附關係了。

而依附感的建立與「觸感」有關,如果越常擁抱、拍撫孩子,孩子就會依附著你,共處的時間長短反而不是最主要的關鍵,而是寶寶在你身上可否得到安慰與舒服的感覺。因此,光光老師會建議在孩子2歲之前儘量是爸媽親自照顧與教養,以建立起緊密的依附關係。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11月號。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www.mababy.com/


 有樣學樣!爸媽必知,0~5歲不同階段寶寶的模仿力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