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你以為我愛生氣嗎!?」

OK「你放輕鬆,我們好好聊聊!」——愉悅的溝通更有效。

我的一個學生,曾在談心本中跟我訴苦,說自己每天都不想要回家,因為她家裡有一個「母夜叉」。這個學生是個膽小的女孩,「母夜叉」是她的媽媽。

女孩在談心本中寫道:「我媽媽看起來很漂亮,一頭燙捲的長髮,眼睛圓圓的,潔白的皮膚,端正的五官,畫著淡雅的妝容。可是她的個性不像自己的這張臉,因為她生氣的樣子好可怕,尤其是我做錯事的時候。她每次跟我說話,很少有笑容,總是拉長著臉、皺著眉頭,嚴厲地教導我,彷彿她沒有這樣,我就會成為脫韁的野馬。

她常常動不動就對著我大吼,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這麼火大,每次她罵我,都是雙手叉腰,一雙眼睛瞪得大大的,臉上不但沒有笑容,簡直就是一臉的殺氣。

我做錯事,她的樣子就像要把我殺了一般。她出現這種表情之後,我就知道,整串的罵聲一定會出口,巴掌也會落下來。此時,她是一隻兇狠的狼,而我則是可憐的綿羊。」這個學生沒有誇張。

我也從其他事情發現到,她的媽媽的情緒很差,是因為夫妻關係、婆媳關係不合,因此常把氣出在女兒身上,結果母女關係也很緊張。

我曾經去過一家幼稚園,參觀時看到了一幕:一對父母帶著一個2歲左右的男孩來上學。還不到上課時間,這對父母一個抱著兒子,一個找老師請教,說自己的兒子到現在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心裡很著急。

這個老師問父母:「你們怎麼教他叫爸爸媽媽?」

媽媽有點迷惑,過了幾秒瞭解後,媽媽就示範給老師看。只見她低下頭,用右手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臉,微微張開口,用快速、沒有任何表情地對兒子說:「來,叫媽媽,快叫媽媽。」


老師是個很溫柔的女人,一雙笑眯眯的眼睛很和藹。她蹲下來,雙手拉著男孩的手,張大嘴巴,輕柔而清晰地示範給男孩:「寶寶,你叫媽—媽—,媽—媽—」年輕老師的表情引起了男孩的興趣,他笑了笑。

「媽—媽—,媽—媽—」年輕老師繼續笑著,示範給男孩看。

男孩張了張嘴,沒有出聲,他很有興趣地看著年輕老師。

「媽—媽—,媽—媽—」年輕老師不厭其煩,依然滿臉微笑。

「媽—」男孩發出了輕短的聲音。

實際上,男孩會發「媽—媽—」的音,只是父母冷冷的表情讓孩子失去了說話的興趣。

父母親與孩子在溝通中,常常缺乏愉悅的表情。他們以嚴肅的面孔,面對周圍形形色色的成年人,面對無奈的生活和工作,也以同樣的面孔面對自己的孩子。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冰冷的面孔可能帶給孩子缺少溫度的心,讓孩子感覺不到絲毫的溫暖。相反地,有些家長做得特別好,值得許多父母仿效。

有一次我參加家庭教育座談會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被孩子們稱為「天使阿姨」的同行。這位同行也是一位母親,不到四十歲,溫柔而親切。她還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兒,女兒也被同學親切地稱為「微笑天使」。

這位「天使阿姨」有著讓孩子解除所有顧慮,自然敞開心胸的迷人微笑,用孩子們的話說,就是阿姨的微笑很溫暖、很親切。那一次,我親眼看到她如何用「天使」般的微笑,輕鬆地打開了一個孩子緊閉的心扉。

那個十二歲的小男孩,因為父母嚴厲的管教和打罵,在父母親面前常常沉默寡言,與父母幾乎沒有真正的心靈溝通。這個孩子表現出很多不良的行為,翹課、打架、說謊、偷竊。父母每天苦口婆心、耳提面命地教導兒子,但兒子始終聽不進去。

這對父母感到相當無奈,找到了這位能打開孩子心靈之鎖的「微笑天使」。

她見到男孩後,臉上始終是淡淡的微笑:「我知道你心裡很不好受,可以跟我說說嗎?」

男孩低著頭,不說話。

「天使阿姨」半蹲著身,依然帶著讓人不忍拒絕的微笑。

「我很願意成為你的朋友,你有什麼煩惱就跟我說,好不好?」她用很輕柔的聲音說,眼睛真誠地、善意地望著男孩。最終,在她微笑的鼓勵下,男孩終於說出了很多埋藏在心底的話。

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親的眼神和表情都傳達著對孩子的肯定或否定、喜愛或厭惡、接納或排斥。和藹可親的臉色和表情,總能讓人感覺心情舒暢,讓人有親近感。父母親和藹愉悅的臉色和表情能夠拉近孩子與父母的心,讓孩子體驗到與父母的親切感,因而更容易敞開心扉。

 

【心理諮商師提醒你】

父母親與孩子溝通時,要多一點微笑,多一點愉悅的表情;多一點善意、關愛的表情。

 

本文出自出色文化《讓孩子把話說完》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愉悅的溝通比獅子吼更有效!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