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到有報名巴黎兄價值投資課程的同學,在未上堂之前就已經寫了感想,難得的真感受,所以抄起來了,分享一下。其實剛出來工作時,對於投資理財,我也花了好幾年去閱讀才有點點概念。我在想,如果在十多年前有這類課程,不知道我又會否去報名呢?還是會覺得不值呢?
Kristine在巴黎兄文章《「全港首個價值投資課程」現正接受報名》留言:
還未開始投資,已感受到信奉價值投資法註定與大眾是走相反的路。我從來不買名牌,因為我會想的是它值不值得,而不是它的附加價值,像廣告、名氣、身邊的人買不買、以至銷售人員和店裡的燈光都是噪音。比如說電話,對於我來說真正的功能只要可以打電話和上網就行,二千元以內已經有很多選擇。我會問自己的是,如果電話的美觀、方便、別人的羨慕眼光等是top-up feature,我會願意從基本的二千元,再加四千元買最新的手機,就為了這些額外的東西嗎?
我把巴黎的課程告訴我媽媽、弟弟、朋友跟男朋友,得到的回應是一致的,就是貴。但為何球鞋一雙就過千,一頓飯幾百塊,去遊船河幾百塊,就不覺得貴。我不能明白的是,學到的知識永遠是我的,繼續學習下去將來更會為我帶來更多的錢,還可以認識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價值遠遠超過學費。我平常不捨得花錢,因為錢花了就沒有,延遲享受用在投資卻可以將來享受更多。沒想到投資課還沒上,就來一個思想的衝擊哈哈。
後記(止凡):
看到Kristine的留言,感覺這主要是價值觀的問題,投資理財有一個重點,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有人喜歡拿一千元去買書看,有人喜歡拿一千元去吃喝玩樂,有人喜歡拿一千元去投資,有人喜歡拿一千元去上堂增值,不同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沒有對與錯,但有因果。
曾經在《永不當田雞》這著作裡寫過,萬物本來沒有意義,而事件的意義其實是有思想的人去給予的,所以事情的意義來自我們的價值觀。
題外話,以前曾把這著作贈送一本給Rexh兄,有次飯局他出來談談他的閱後感,他很喜歡這本書,從書內的文章感覺到我是一個喜歡思考,而且思考深入的人,想不到這是十年前的作品,很驚訝當時如此年青就寫出這本書。當然,當中夾雜不少客氣說話,實在令我面紅。更問有否想過出版這類書籍,我直言很喜歡的,即使是投資理財,最終也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與哲學問題,只不過這類無聊書一向不賣紙,累出版社蝕本就不好了。
還記得自己以前的確是個思維頗複雜的人,常常喜歡「想你在想我如何去想他將會做什麼」等問題。朋友一個半個微動作與對答,都分析得很複雜,想得很陰謀。這些年,不時有看書、寫作,亦有回看自己過去的文章,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似一個老人,可能看得多、寫得多,化了,哈哈。
談到搞課程,不時都有人問我何時會開班,過往更會有一些開班的合作邀請,但我總表示沒有這個打算。一來不夠料,本身不是專業,可能開班與小朋友分享一下理財理念還可以吧。二來是自己的情意結,本身不是退休狀態,未到人家眼中的人生經驗充足,而又無欲無求的狀態,總覺得開班教授投資理財,或面授一些生活態度,本身需要達至人家眼中的這種境界,說話才夠說服力。然而,這只是情意結,說不定有一天能衝突心理關口也說不定吧。
說回巴黎兄的課程,我不清楚同學們上完之後的感覺如何,我相信巴黎兄也想知道吧。今天他搞到第九班(見《價值投資班第九班內容》),我看見課程的價錢也是差不多,如果一班有三堂,R兄上次飯局偷偷溜出去埋了張單(見《八人飯局》),金額都足夠上十堂了,與坊間每每一萬幾千的課程是兩碼子事。
我發覺部份人頗反對別人辦課程,原因有很多,可能覺得講者無料,又可能覺得這是騙局,又認為有什麼理念,在網上寫出來就好了,為何要開班呢?
有料無料?與是否騙局?有這想法實在難怪,因為坊間的確有不少有問題的課程,搞手全心騙財。財叔也有此觀察,認為今時今日,最賺錢的投資就是辦投資課程,說時帶點不滿,看來他也感到這不是一個好風氣。這方面我對身邊blogger信心十足,尤其近期飯局,面談交流過,感覺位位都是正人君子,而每位在這網上分享多年的blogger都自有一套。
至於,光寫就可以了,不用開班。這一點自從我有機會出著作、寫專欄之後,發現公眾接觸渠道比自己以前想像中多。看書的不一定看blog、看雜誌的不一定看書、看電視聽電台的不一定看報章,所以多個渠道分享理念,把自己認為是好的東西分享出去,接觸更多人,何樂而不為呢?我一開始都講,如果十年前有這樣的課程,可能進步更快。
以前blog界好像沒有今天這麼精彩,今天不難在各報章傳媒見到身邊的blogger(yahoo年代的blog友可以討論下)。今天不只巴黎兄,連退休基金經理鐘兄,也搞課程(見《基礎投資課程大綱(三)》)。近年我才有機會閱讀到鐘兄的文章,才發現原來他過去已經密密寫blog超過五年時間。這位專業人員,課程消息一出就即爆滿了,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