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揚鞭穿過香江,風景在變,樂視體育買版權的愛好不變。
樂視體育又買版權了
9月13日,樂視體育COO于航再次來到香港,與新任樂視體育香港CEO賴汝正、COO詹挺會合,這距離他們拿下香港英超三年版權,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
這一年裡,樂視體育經歷了太多,版權地圖變遷,數位高管離職,數位高管加入,就連根據地也從六里屯搬到了地處望京的電通創意廣場。就在近日,幫助李寧在香港上市的前CEO張志勇加入樂視體育,這與今天他們要宣布的香港新的體育版權,形成了有趣的默契。
「樂視集團在香港布局是2014年開始的,就樂視體育而言,2015年拿下香港英超,這不僅在香港市場是一件大事,在全球轉播領域的上下游都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樂視體育COO于航告訴生態圈。
當時據香港媒體報道,樂視體育為了這份英超三年合同,支付了高達4億美元的版權用費,這是足足超過上一個版權周期一倍的「天價」。據了解,當時用以購買版權的費用,主要來自於向股東賈躍亭的「借款」。
而今天他們又買版權了……據生態圈了解,樂視體育將在香港召開發布會,宣布以超過一億美金的價格獲得NBA在港全媒體版權,不僅包括新媒體,也包括OTT網絡電視。
▼香港官網上已經有了NBA會員的宣傳,但是還沒有給出具體價格
搶灘旺角,超一億美金拿下NBA版權
「與NBA是未來五年的合作,首先是內容,全年近300場比賽直播,常規賽期間每天轉播兩場比賽,這是香港此前NBA轉播中從未出現過的」,于航說。
「從未出現過」,這話只對了一半,此前香港的NBA官方轉播來自於Now TV有線電視,每天只能轉播一場比賽。但另一方面,翻牆看比賽在香港已成習慣,相當規模的觀眾通過免費跨境點播收看直播賽事,而NBA官方也會提供League Pass的月票服務,用戶可以通過OTT網絡電視收看所有NBA賽事,每月收費約合人民幣154元。
▼2013年某香港論壇討論觀看NBA的三種方式:盜播、LP、電視
在2015年,香港新聞社會學專家、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蘇鑰機對橙新聞表示,「樂視對香港傳統電視的衝擊所帶來的影響還需要時間去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傳統電視模式將受到較大的挑戰。」
香港體育版權風雲
在樂視體育進入香港之前,英超轉播一直是由有線電視和與李澤楷旗下的 Now TV輪流坐庄,而此次樂視體育獲得的新版權,依然是從Now TV手中搶來的。
▼2015年樂視收購香港英超版權後,各大港媒陸續出品文章向球迷解惑
想要理解樂視在香港的戰略布局,或許應該了解樂視在香港最主要的兩個競爭對手:有線電視和Now TV。
有線電視與Now TV的版權爭奪大戰足以寫進任何一本傳媒產業的教科書,而樂視以體育賽事為切口一舉殺入香港市場的舉措,港人早已見怪不怪。
於1993年成立的有線電視曾獨佔歐洲主流足球聯賽等版權,成為全港地區最大的收費電視台,然而隨着2007年英超版權易手於Now TV,用戶不斷下降的有線電視陷入發展困局。
成立於2003年的Now TV,是全球最具規模的IPTV商用業務之一,自2007年首次從有線電視手上取得英超播映權後,許多有很多英超聯的球迷因此而轉投Now寬帶電視,加上有線電視收費高昂,因而出現大量客戶取消有線電視帳號的熱潮。Now TV也借次良機,在2007年一舉取代有線電視,成為了香港用戶最多以及頻道最多的收費電視營運商。
▼2003-2012年Now TV與有線電視的業績對比
即便如此,Now TV在2007年一舉與有線電視持平業績之後,在三年後居然被再度反超。這都要歸於當年有線電視以十億港元的天價重新從Now TV手中奪回了英超版權。
令人唏噓的是,力爭回來的英超版權讓他們作繭自縛,高昂的版權競投費用,讓有線電視在盈利不多的情況下持續虧損,在重新拿回版權的第一個賽季,有線電視的虧損金額居然創下了歷史新高的2.7億元。
反觀Now TV,則將這筆省下的競投費用全部放在了轉播質素的改良上,並且與HBO,美亞娛樂等多家媒體巨頭簽下獨家合作協議,多管齊下,在失去英超版權後依舊穩住了自己的市場地位。
更高的版權投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手段並不可取,真正的優質IP,往往在於經營,或許是香港體育版權風雲給我們上的寶貴一課。
掘金香港一年,樂視體育收穫幾何?
「樂視是有KPI的,希望我們在本賽季結束時,樂視體育香港的用戶能夠達到100萬」,于航的100萬「小目標」,與前不久樂視副總裁兼亞太區執行總裁莫翠天在採訪中透露的數字相同。
目前,Now TV作為香港最大的收費電視客商,旗下擁有130萬客戶。香港有線電視以95萬客戶位居第二。
「保二爭一」的目標可見樂視在香港的野心,于航與莫翠天的信心,也源自於當下OTT網絡電視對於傳統收費電視的衝擊大潮。依據著名統計組織尼爾森調查公司的最新報告,有超過69%的香港觀眾會通過電腦在網上自選節目收看,67%的人會選擇用手機端觀看。OTT網絡電視先天的優勢讓傳統收費電視供應商倍感壓力。
在一則香港本地報道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說法:Now TV認為自己在本次NBA版權爭奪的過程中,已經遞交了具備競爭力的投標價格,但仍然無法獲勝,「目前的投標價格已經不合乎經濟原則水平」。
這無疑指向了樂視體育的,據了解,本次NBA香港版權費用已經超過了上次版權周期的四倍,長期以來,在版權上的瘋狂投入是形容他們最貼切的標籤之一。
與投入相對應的則是期望、產出,于航不避諱地告訴生態圈,目前的樂視體育仍然在香港市場上處於投入期,「客觀來說短時間盈利還是很有挑戰的」。
而在另一方面他則認為,劍指香港的明確戰略,其目的是「打破原有香港的家庭單位消費模式」和「提升香港人的體育消費UP值」。
事實上,在英超版權後,樂視體育在香港投入過於巨大,無論是挖來媒體巨匠程益中(已離開)、打造近百人的在地團隊,還是拿下歐洲杯、世界盃、美網等IP繼續提升版權城池的壁壘,他們幾乎不可能在這裡迅速取得直接的回報。
而另一方面,瘋狂擴張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生態圈找到了一些香港用戶,他們對樂視體育轉播的評價褒貶不一,在拋出「無限英超」想要改變港人收看體育習慣的同時,「延遲」、「節目製作水平不高」、「旁述令人反胃」卻是港人給出的答案。
▼忙不迭應對各類投訴的樂視體育香港小編
「從目前來看,與傳統的平台相比,我們的清晰度、穩定度還有提升空間,但從數據上看,趨勢是好的,也逐步站穩了腳跟」,于航說。
事實上,于航並沒有透露任何關於樂視體育經營香港市場的數據,但我們找到了去年進入香港時他留下的隻言片語,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答案。
「樂視集團在內部做過一個成本和利潤的測算模型,如果單純從樂視體育的角度去看,(香港盈利)那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加上集團整個業務的市場投入、品牌廣告、以及其他板塊產品銷售的帶動,那麼答案就會變得不同。」
即便如此,NBA在香港的影響力與英超相比遠不可同日而語,而在發布會召開的當天,鋪天蓋地的919樂迷節似乎也側面顯示了這個集團如鯁在喉的變現壓力。
在大陸版權市場騰雲駕霧之後,樂視體育來港一年,又攪動了香港體育的一池春水。究竟香港成熟的付費市場對他們的接受度有多高,又能夠給樂視怎樣的回饋呢?等新賽季NBA開始之後,答案或許會逐漸清晰。
超1億美金購得香港NBA版權,來港一年的樂視體育過得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