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日收到有朋友分享這個網址,是一個視頻網頁,題為《內銀股仍有盈利 建行可長期持有》,見http://pop.stheadline.com/content.php?vid=51342&cat=d。
其實,這是一則由陸羽仁分析內銀的視頻,看過後,感覺其分析並不是很深入,主要是比較一下內銀的幾個重要數字,例如盈利、撥備覆蓋率、一級資本充足率等,有留意內銀股的blog友都應該對這些數字有所掌握吧。
看過該網址後,把連結分享到價值投資朋友的whatsapp group內討論一下,立即有一直投資建行的朋友話:「即叫人高追?之前4元多時不提,今天超過6元反而叫人買?」。止凡花了一點時間回看一些陸羽仁的文章,發現他一直都頗喜歡內銀股,亦在股價低殘時提醒散戶留意風險,對他的印象算是可以吧。
但這個回看舊文的過程,令我有個有趣的點子,看看大行過往是如何估市的。還記得上年港股大時代,股市在2015年4月尾時升到超過28000點,之後向下滑,一直到2016年2月跌至近18000點,之後從低位慢慢爬升至今天接近24000點。讓我們看看大行中的強者,如花旗、大摩、瑞銀,在不同時候是如何看後市的。
2015年4月23日,大市升得火熱,有報章標題為《仙股瀕絕迹 一個月少四成 資金炒到變毫子股 只剩24隻》。內容其中一段文字是這樣的:「花旗昨亦將恒指目標價由28000點上調14%至32000點,主要是按過去四次牛市市盈率(PE)均可被推升至17至29倍,並指預期已較保守。」
2016年3月15日,有報章標題為《大市跌得可怕,大摩:港股最熊見萬四 潛在跌幅達三成 籲趁升市沽貨》。內容其中一段文字是這樣的:「摩笛又奏起,大摩估港股最熊見萬四!自今年一月中調低恒指目標後,摩根士丹利昨進一步將多個亞太區主要股市目標下調,其中恒指及H指今年底基本目標雙雙降逾一成,前者估20500點,意味現水平已近到價,最差情況甚至低見14080點,相當於看跌31%,為大行中最淡。另一家大行瑞銀亦相信,股市長遠有巨大上升阻力。」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何感覺,我就一向對這些大行預測都不上心的,看完大行的目標價,多數只是一笑置之就算。在市旺時,去年4月,大行就拉高目標價,當時28000就估32000。到市淡時,今年3月,大行就調低目標價,當時20000就估14000。而實情則是剛好相反,大行做了明燈。
提出這個回顧,並不是恥笑什麼機構,因為我不可能有資格去評論這些集合一眾尖子的金融機構。只希望提醒大家,在市旺市淡時,你在想什麼呢?如果建行於4.3元的時候,你在跟大眾一起唱淡,滿腦子數出該股的不是,其實就錯失了後來半年達4成的升幅。
由頭到尾都不沾手這股票,這全無問題,因為人人投資理念不一,適合投資的股票也不同。何況有誰能預測大市呢?誰知道半年會大升4成之多呢?最怕有人於其升過6元時,又突然聽到他人唱好及建議買入,於是又想投資一下,那就要好好注意這些操作行為了。自己在趁勢,還是在高追,要好好分辨一下。
有時間我也會回看自己在那些大市高低位時所寫的文章,與及blog友的留言,研究一下在去年4月與今年3月這時期的心態,如發現有所不足之處,可以修正改進,這是寫blog紀錄的一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