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火新聞線》的電視版早在HKTV已經追看,如今登上了大銀幕無庸置疑早就有入場觀看的打算。有人提及電影版欠缺梁小冰飾演「黃阿瑪」的汪海藍美中不足,但我覺得沒有了梁小冰和飾演王子的姜文杰,電影的每個劇情和編排依然很有張力,有如電視版般的緊張刺激,背後的討論議題如人性、道德觀、記者操守、新聞價值、社會責任等等也值得我們去反思。正好2016的香港政治議題源源不絕,也加插很多「高登」、「懶人包」、「示威」、「集會」、「YouTube拍片」的元素,令觀眾更有投入感,《導火新聞線》演活現實的香港一樣。

短短的五分鐘交代囧報報社內幾位重要人物-方凝(周家怡 飾)、阿咩 (楊淇 飾) 及樂家輝(王宗堯 飾)。劇情講述譚銳智(吳孟達 飾)在電視台工作,而心地善良,為人講義氣的他決定挾持電視台的工作人員作人質,要求與特首對話,修改「一罪兩審」法例,否則引爆炸彈同歸於盡。他的憤怒來自於七年前的姦殺案,受害人就是他的女兒譚一心,可是當時涉案人士因為金錢和權力可以賄賂證人,成功脫罪。譚銳智多年來曾經嘗試抗議、絕食但無人理會,因為「一罪兩審」這項法律的漏洞而做出極端行為,望得到關注。

同時各傳媒面對紙媒需求下降、Online Media成為大勢時,高層的著眼點只落在點擊率的數字上。囧報的對手閃報為求點擊率用盡方法,例如刻意挑釁智叔的情緒、甚至扭曲事實、大做文章,方凝的團隊在希望尋求事實的真相、對抗閃報的攻擊及追Hit Rate到底如何取捨?

故事引用了Kevin Carter的《飢餓的小女孩》來提出疑問,提出「救人還是先影相」的疑問,在道德標準下怎樣作報導?輝爺在交通意外現場也親身目擊閃報的記者寧願像禿鷹般等待拍攝的好時機,也不早點走出去救出正身處危險中的小女孩,這情節令《飢餓的小女孩》的「救人還是先影相?」更加入骨,是不是為了達成目的(點擊率),為了得到故事而不顧道德低線?一幕輝爺和閃報記者的打架,令閃報可以借題發揮公開譴責囧報,旗臻行政總裁莊雅源 (張建聲飾) 當時叫方凝立即作出一篇回應,後期更稱讚說得好Hit Rate夠高,到底這是不是我們現在的香港?只為Talking Point,為了戰勝對手、為了「上位」埋沒公義、道德?

加插少許個人意見,我自認本是一個政治冷感的人,但佔中事件後我發覺無論我或是香港人比以前更加關心政治,而香港人「絕大部分」也擁有批判思維,不受單一報章的主觀意見而盲目信從,甚至會用多份報章比較真偽,這幾年香港比以前更團結去爭取民主自由。但同時我也留意報導政治議題過後,傳媒依舊地把在文章按照趣味性以排序,例如把XXX的小三產子、XX集團的爭家產案件等等放在頭版,而不是把社會、民生的議題放在主軸,令市民輕看這些政治議題的重要和急切性,正如方凝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作為傳媒要審視各報導的重要性,作市民的也要長有獨立思想的腦袋。現實中的香港也有議員在立法會發動「拉布」,先不理是對或錯,出發點也跟譚銳智一樣,望得到社會對條例的關注。

我們日常生活也是,有時為了有更好的「Talking Point」和「Like」,刻意來點「與別不同」的東西渴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在追擊點擊率的中段,回到囧報方凝反問一句:「我們為了什麼?」當記者的,不就是要為市民報導事實的真相嗎?為做而做,我們又是不是把當初的初衷埋沒了呢?方凝等人重新出發,放棄對Hit Rate的盲目追求,配合現今的網絡世界,為市民搜集更多關於「一罪兩審」的資料,從網絡喚醒市民對「一罪兩審」注意。囧報CEO莊雅源 (張建聲飾) 提及「做記者的要Stay Hungry」-對新聞渴求是需要的。夠「爆」夠Juicy的文章必定深受別人的歡迎,但更重要的是在報導事實的真相,讓香港人知道今天究竟發生甚麼事,「Stay Hungry」同時也要「Stay Foolish」。

無疑有吳孟達飾演的譚銳智令故事的劇情更有張力,每個憤怒、痛心的表現都牽動每位觀眾,電影內我們為他面對著法律條例無助而痛心,電影外也要關心我們的香港。電影內的抗議、示威集會最終成功得到關注並將發動小組重修條例,雖然叫做沉冤得雪值得高興,但這劇情似乎太過理想化了,回到現實看著香港現在的處境、面對強權感到無奈和諷刺,尤其是最近梁天琦被「取消資格」的事件。

《導火新聞線》依然保留著電視劇時的氛圍和劇力,搬出獨立思考的重要,令人反思香港現今的法律有沒有存在「一罪兩審」一樣荒謬的漏洞,讓更多道德、社會議題叫人細味,故事具體真實,沒有冷場,是一部屬於香港人的電影。

BTW純粹好奇,談判專家是不是不能說謊?



 https://www.facebook.com/nikkixlife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