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融資的多少與燒錢的速度沒有正相關性,但是如果投資者前期融資過多,後期再融資的難度就會加大。因此作者建議創業者應有節制的融資。而資本寒冬也印證了這一點:融資過多、估值過高的企業,如果業績沒有理想的增長,會是最先倒下的一批。

以下內容來自bothsidesofthetable,作者Mark Suster,原標題《Why Raising Too Much Money Can Harm Your Startup》,虎嗅翻譯。

 

經常會遇到創業者向我請教:「我到底需要融資多少錢?」

幾乎所有的創始人都條件反射般的認為募集投資越多越好,他們認為更多的資金將給帶來更多的資源和更強的競爭力,而且可以有更長的間隔去進行下一輪融資。每次與投資人見面都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

我能理解這種心情,我原來有兩次個人經歷:我創立的第一個公司在A輪共融得1650萬美元,第二次創業時我們僅融到50萬美元。

但是,「我到底應該融資多少」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今天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 無論融到150萬美元還是400萬美元,燒錢的速度都是一樣的

融資越多,創業者雇傭員工就越快,在和公關公司打交道、參加活動、處理法務事務(商標、專利)上就會花費就越多。

我的朋友在Snapchat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無論你融到多少錢,這些錢都只夠支撐12-24個月的。」

但是我的觀點是12-18個月。拿到投資後每個人都會做同樣的事情,那就是燒錢。過度融資有過度融資的結果。

所以每次在討論融資時我都會這樣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籃子裡,留一些在口袋中。有時候融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儘管如此,創業者都應該建立一個預算制度,其中的70%的資金投入經營活動中,盡可能的用這些錢撐過18個月。當然,很少人會這麼做。

 

2. 你融得資金多少決定公司市值

這聽起來有些瘋狂,但公司早期階段,融資數額多少確實決定了公司市值。 

所以,如果想得到500萬投資,創業者要自願放棄20%的股權,那麼公司投資前估值就是2000萬。

毋庸置疑,1500-2000萬的估值聽起來肯定比800萬的估值更好。對創業者而言,如果你公司的估值是800萬,那麼融到200-300萬美元的成功率遠高於融500萬。

 

3. 融資輪越靠後,融資目標越高,融資難度越大

在這裡我設定的情境時你的公司資金已經不足但又需要資金時應該怎麼辦。

曾經,你洋洋得意於自己融資5億美元、公司市值20億美元。但現在這一切會束縛着你,讓你無法呼吸不得施展。當資金鏈出現問題迫使你繼續融資時,市值4000-5000萬美元的公司想融資800-1000萬美元比市值2000萬美元的公司難度更高。 

投資人希望能得到10倍於投資的回報,早期的投資人希望得到的更多。數據顯示,投資者得到1000-2000萬美元的回報比4000-5000萬美元更容易。這就是為什麼初期創業者往往更加容易得到投資。 

但如果你的公司到了「5-20」的階段但市值沒有增長,你就要小心了。因為投資人不願意在較早輪中投資。他們會破壞你和早期投資者的關係, 必要時候取代他們。但他們有可能在權衡後放棄向你投資,在投資界有這樣一句話——為什麼要搭理別人家的壞孩子?

 

4. 約束可以提高創造力 

但是創始人從來沒有這樣的感受。創始人可以有兩種:自己多工作或帶領別人工作。有限的資源會促使你在公司建設上做出艱難的決定,例如選擇雇傭哪些人。談判的時候也會更加全力以赴。你也被迫的努力將全公司的工資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我會從兩個方面衡量創業者的能力

1.   迅速聘用到適合工作的有天賦的員工,但沒有超付工資

2.   儘快儘早交付產品的能力(產品不僅包括實體產品還包括代碼)

 

5. 有些人可以直接跳過一壘

我的合夥人Greg Bettinelli曾經打過一個我很喜歡的比喻,叫做 「跳過第一壘」。

我之所以喜歡 「跳過第一壘」這個比喻,是因為對於一些創業者來說,他們真的應該直接進入第二壘。

也許他們之前職業生涯的大多時間就說在某個行業里創業,而多年以後,他們決心再次追逐戰場,而從打算再創業的第一天起,他們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為什麼他們願意做這個及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二壘創業者通常在相關領域擁有可觀的人脈,他們認識不少技術專家或者其他達人,而後者們又會很樂意加入,這樣他能很快組建一支實力超群的團隊。此外,鑒於此前良好的信用記錄,二壘創業者在融錢方面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說到二壘創業者,我們默認他們不用忙着各種抱投資人的大腿就能打開市場,而他所有的計劃都是置於一個開放的市場中的,

通常來說,二壘創業者不會給自己一個安全選項,他們已經賺了些錢也小有成就了,再來一次,他們一定是要麼往大里折騰要麼往死里折騰的。 

現在,在我們每期基金標的的30到35個項目中,通常會有5-6個二壘創業項目,我們相信在多數情況下這種對基金的限制對投資的合夥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6. 謹慎選擇 

很顯然同樣是融資,從誰那裡拿錢也很重要。 

有些基金可能注意力主要集中在 「投」這件事情本身,對於能否找到下一輪投資者這種事情並不那麼熱衷,他們信奉 「市場檢驗一切」的信條,而如果他們不投你,肯定是項目有哪裡不對。有一些不錯的機構都是走這個路子,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還有一些基金認為,面對一個公司時他們可以判斷出是否仍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是否應該無視市場的觀點。這些機構可能會觀察你的後續動作以判斷何時進行「整體收購」。

還有一些機構選擇的是中間道路。對合作夥伴的風格進行了解將在你面臨現金用盡但還沒有準備好下一輪融資的困境時對你有所啟發。在公司內部,不同的夥伴由不同的風格,也有不同的談判技巧。當外部市場還沒有準備好向你投資時時,這些人在各自的公司內的不同信譽將幫助你達成協議。了解不同公司和生意夥伴的種類、聲譽將幫助你成功融資。

如果能進入下一輪融資,日子就會好過一點,因為你將得到一個更公平的報價。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興趣,這一輪融資可能會在內部完成,但金額可能會低於預期。所以投資者的需求和創業者的需求間有一個平衡,如果你不斷向內部施壓,那你無法從內部尋求支持。

 

總結 

商場中沒有正確答案,只有利益。大部分人選擇「融得更多資金意味着項目進展更快、再融資次數減少」。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些人未來18個月可能燒錢燒的很愉快,但當他們需要再次融資時他們就要承受這些惡果。

融資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這裡你的創意中好的部分會不斷被質疑,但也經常向人們給予獎勵,提供給更多的創造力。

今天的市場中融到更多的資金比過去更加容易,想在未來保持公司低市值也比過去更加容易。所以創業者需要好好思考如何保持二者的平衡。


 給創業者的話:融資雖好,但不要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