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博社(Bloomberg)援引Fathom Consulting統計數據稱,僅討論城鎮人口的失業率,相比多年來平穩在4%-5%的全國範圍官方統計數據,被隱藏的失業率其實高達12.9%,幾乎是官方數據的三倍,而來自Fathom的歷史數據表明,以他們的統計口徑,在2012年時仍與官方統計十分接近,但近年來這個數據在快速上漲。

由此,彭博社稱,這可能是一個可能被隱藏的數據,也是比經濟減緩更危險的一個指標。

其實城市失業人口與全國統計數據脫鉤早已有國內學者做過調研。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曾於今年4月在世界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的專欄中撰文《中國失業率的真相》,稱多年來,統計局給出的數字只是出於缺乏數據而不是刻意隱瞞,僅將登記領取失業補助的人數統計為失業人口所致。

這就有了大家都知道的錯誤數字:中國的失業率不會是4%,那具體是多少?張軍領導的課題組追蹤了國內東南多個有代表性的省份的失業率數據,根據城市居民調查(Urban Household Survey,UHS),在2005年時失業率數字很可能已經高達10.7%,這也與其他課題組得到的數據接近,但隨着經濟發展,在2007年時下降至7%。在這樣一份調查數據後,2015年,有上海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研究發表於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基於張軍的數據設計了模型推算全國的失業率數據,在2002-2009年,平均失業率為10.9%,這是當時各類測算方式的峰值——但依然只是推斷而已,樣本數量還遠遠不足。

張軍與彭博社也已發現了官方在「穩定的失業率」背後,促進就業的動作跡象:張軍以2005-2012年的觀察判斷,經濟危機過後,房地產及相關前後端產業拉動了就業,是經濟危機發生、經濟增速下降時失業人口不升反降的原因。儘管看起來很美好,但實質上是經濟結構的惡化。

而彭博社則針對從2012年到今年失業率重新增長,而失業率可能仍被低估,因為就業人口中還有大量製造業停滯造成的「僵屍」工廠就業——由於對產能的需求下降,工人可能只有一半的時間在上班,也只領取半數的工資。而就業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由是,國家推出了重振傳統工業區等政策。Fathom認為,除了傳統行業以外,中國的服務業顯著落後,可能需要更多依靠第三產業來拉動就業,也得以實現社會生產的結構轉型。

而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經濟帶來的非傳統僱員,例如Uber和滴滴的專職司機、全新的自由職業者,或將改變「失業率」這個詞的意義。在美國,早已有數起Uber司機集體討要工作身份,以換取基本工資和社保的法律訴訟案例,如加州16萬Uber集體起訴Uber的案件,但原定於6月20日的開庭遭到推遲,目前依然懸而未決。

 

參考來源:

Bloomberg:China's Hidden Unemployment Rate

Fortune:What is the real unemployment rate in China?

Economist:Unemployment in China

Project Syndicate:The Truth about Chinese Unemployment Rates;復旦大學中文版


 中國城鎮真實的失業率可能高達13%,是官方統計數據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