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Uber在地圖、無人機等業務方面的蠢蠢欲動,讓谷歌感到了威脅。而近期,谷歌在美國推出獨立拼車應用Waze Rider 似乎意味着二者漸從投資合作向對手演變。

據加州媒體《舊金山紀事報》網站報道,本周一,谷歌旗下在線地圖公司Waze已經開始在硅谷試驗拼車,把相似線路的乘客們拼在一起。並且從硅谷地區的不同公司挑選了2.5萬名員工作為乘客參加試驗。

與Uber和Lyft不同,司機並不以此創收,只收取極少的費用,用於分攤油費,谷歌也不會從中抽成。按照美國國稅局設定的標準,費用為每英里54美分。

其實這一服務早在去年7月,便已經在以色列試驗,但與現在不同,當時起名為Ride With,並會向司機抽取30%的傭金。

谷歌的拼車業務對Uber會造成一定影響。雖然在司機方面,Waze Rider均為兼職,並非Uber和Lyft的直接競爭對手。但因為價格更低,所以很可能會搶走原本Uber和Lyft的用戶。

從目前來看,谷歌和Uber的關係即奇妙又複雜。作為Uber的早期投資方,谷歌開始正面入侵Uber的業務範圍。再看Uber,一方面接連向谷歌挖人來研發地圖和無人機業務,另一方面還接受了微軟的投資入股。

 

草原與野馬

關於2013年的那次融資,很多人稱之為「天作之合」。

2013年8月,谷歌風投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2.58億美元, 獻給了Uber。谷歌首席法務官兼公司發展高級副總裁Drummond也隨之加盟Uber董事會。不到一年,在Uber的D輪融資中,谷歌風投又繼續跟投。

「無人駕駛+Uber」成為這次合租中最具想象的故事。Uber有着海量的人、車數據資源,這些數據是谷歌非常感興趣的。當Uber配上無人駕駛汽車,谷歌很有可能顛覆人類的出行方式。而谷歌擁有雄厚的資金以及龐大的地圖數據,看起來對Uber來說會是合作夥伴一個最佳的選擇。

Uber CEO Kalanick給了谷歌高度評價,將其比作「Bits and Atoms」(比特和原子)。但相比較谷歌的技術,Kalanick更看重的是谷歌的政府關係,他希望谷歌能夠為Uber國際化提供應對監管的建議。

彼時,觀察人員都看到了谷歌與Uber關係密切的跡象,甚至認為谷歌有朝一日會收購Uber。

不過,事實沒有外界的想象來。到2014年年底,雙方的關係已經開始遇冷:

先是,Uber在2014年11月份挖來了谷歌商品當日到達服務Google Express的負責人,這離其拿到谷歌參投的D輪融資,僅過去5個月。

然後,2015年年初,谷歌對語音助理工具Google Now進行了功能升級,用戶可以用語音來查詢叫車服務。但出人意料的是,谷歌在該業務上接入的並非Uber而是其競爭對手Lyft。

接下來,Uber在2015年2月份宣布聯合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進入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研發,並且正在嘗試和谷歌在廣告營收方面最大的競爭對手Facebook合作。

幾乎在同一時間,谷歌在研發打車APP的消息不脛而走。

uber一直沒有停止對谷歌的撬牆腳。11月份又從谷歌挖走一名地圖業務高管,幫助它開發自己的地圖技術和無人駕駛汽車技術。這時候,uber已經主要依賴自己的地圖數據,只有在沒有自己數據的地方才會採用Google Map。

在Uber和谷歌還沒有決裂之前,美國有一位記者,提前地預料到他們的結局。時間回到2013年夏天,《財富》記者Dan Primack這樣描述了Uber CEO Kalanick:

「我與Uber CEO Kalanick聊了聊誰會認真考慮收購他的公司。我認為會是租車公司赫茲(Hertz),他笑着說這家公司』太小了』(很有先見之明,赫茲公司目前估值也只有97.5億美元)。隨後我提到了谷歌,他的嘴咧得更開了些,說:『至少他們買得起。』」

因此Dan Primack當時就猜測:「雖然谷歌是Uber的投資者之一,但隨着同城快遞會成為未來Uber的發展方向,兩者很可能會成為競爭對手。」

事實證明,Uber未來的方向可比同城快遞大的多,Kalanick的野心也比預想中大的多。

 

相似的歷史

對於為什麼谷歌要入侵了Uber的後院。

有一個解釋是傳統傳承。谷歌前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加入過蘋果董事會。在同一時期,谷歌修改了Andriod,並慢慢成為蘋果iOS軟件最大的競爭對手。根據喬布斯傳記所描述,當時發現這個情況後,喬布斯勃然大怒,而施密特也在2009年離開了蘋果董事會。

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表示:「施密特是蘋果董事會的一名傑出成員,他投入了有價值的時間、才能、熱情和智慧以幫助蘋果成功。不幸的是,隨着谷歌進入蘋果的核心業務,例如推出Android和Chrome系統,施密特作為蘋果董事會成員的效果已明顯下降。由於可能存在利益衝突,施密特將不得不迴避我們很大一部分會議。因此我們均認為,現在是施密特辭去蘋果董事的恰當時機。」

套用虎嗅作者俊世太保的觀點:同樣的衝突,總有一天會在Uber和谷歌爭奪自動駕駛市場領軍人物時出現,不過現在他們彼此之間還需要對方,暫時可以相安無事。


 谷歌和Uber:如何從合作者變成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