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the expenditure within the limits of revenues in drawing up its budget, and strive to achieve a fiscal balance, avoid deficits and keep the budget commensurate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基本法》一百零七條)

自從公投制憲運動啟動以來,竟然一直沒有人提出要求修改或廢除基本法107條這一條惡法。基本法107條限制了香港政府運用公共財政的自由,令政府無法透過長期實施財政赤字預算去解決社會的貧富懸殊問題。自2011年香港的堅尼系數已經高達0.537,為全球第十二高;堅尼系數愈高,即財富分配愈不平均。增加政府開支以解決社會問題,本來就是各國政府的常態;如果政府縮減或凍結開支,必然影響公營醫療和教育,令社會出現床位不足、公營醫院醫護人員不足、大學資助學額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民生,令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更為痛苦。

偏偏基本法107條就是要迫香港政府見死不救。107條包括了三大魔咒:
(一)以量入為出為原則,
(二)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卻不用避免盈餘??),及
(三)與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相適應。

全世界大部分政府的公共財政都是量出為入的:因應社會需要政府投入多少開支,才決定政府要增加多少收入去應付這些開支。只有量出為入的政府才能真正回應社會需求;即使是發達國家,政府開支對於社會依然是非常重要,因為政府必須提供公營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保障低收入人士的基本生活所需依然得到照顧,並且擁有向上流的可能性(教育提昇技能增加收入)。此外,一般政府還得維持國防、民政等只有政府才會提供的公共服務開支。然而,107條卻強迫香港政府採取「量入為出」的財政原則,結果要以財政收入多寡來決定財政支出多少,自然地政府未必可以準確回應當時社會對政府開支的實際需求,產生種種社會問題。以大專教育為例,根據201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僅有18%的香港人取得大專或以上的學歷,遠低於同年英國的43%,原因正正就是香港的大學資助學額不足,導致大量合資格報讀學士學位的DSE畢業生無法升讀大學。擁有大專學歷的人口比例不及其他發達國家,香港的競爭力和生產力自然被比下去。

避免赤字更是荒謬絕倫;政府財政本來就應當是赤字年度多於盈餘年度。財政赤字就是政府支出多於收入(多出來的開支就以財政儲備或者公債支付);透過增加開支,減少稅收,政府能夠刺激經濟發展,解決貧富差距。然而基本法107條卻禁絕香港政府長期實行赤字預算。與GDP增長率相適應則限制了政府開支不能超越GDP增長率。然而,當經濟面對衰退或簫條,政府必須透過大幅增加財政赤字,注資市場,才能推動經濟復蘇。限制預算與GDP增長率相適應只會令香港政府在「救市」時顯得尷尬,例如2002年正值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政府作出656億赤字預算,就被指為違反基本法107條(http://app3.rthk.hk/special/pau/article.php?aid=1044 )。

為了保民生、保經濟,我等必須把基本法107條廢除,讓政府的公共財政有更大的彈性去回應香港社會的需要,解決香港社會當前醫療和教育開支緊拙,以及貧富差距嚴重的問題。

主後二零一六年四月十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

作者:安德烈(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廢除基本法107條(安德烈)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