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收到大家的鼓勵與支持,替我注入不少正能量,能平衡一下近期的負能量吧。每星期也把工作坊的問答發文分享,這是一種堅持,直至完成為止。
Rex問題:
題目:現金流
地產公司與電力公司須借錢建設,現金流多了,借款利息多了,應否值得考慮?
止凡回應:
在香港,地產與電力公司是兩個不同的生意模式,投資前必先要好好了解。
地產公司主要發展地皮賣地,成功投地,有發展權,很多地產公司都選擇向銀行借錢發展,其實要得到資金還有很多方法,好像融資發債券、發新股、拿公司現金儲備作發展等,獲取資金的方法都必須考慮過利弊,包括穩定性、利率、對股東的影響等。對於發展地皮,賣樓後套現,很多大地產商都會把一個地產項目獨立出來開一家子公司,拿發展權向銀行借錢發展,這個模式就最穩當,出事起來也只是這項目、這子公司的事情而已。
電力公司則不同,借錢也好,拿公司現金也好,投資額都能有准許利潤,就算被銀行收取利息也不太擔心,這都是投資成本的一部份,投資者要留意的是准許利潤的比率,反而其運作效率及細節都不太需要上心。
因此,借錢作建設,與多了現金、利息等因素其實未必有直線的考慮點,了解股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其賺錢模式不可不知。
後記:
其實對一盤生意,單是一個借貸考慮也能窺探管理層的思維。喜歡分析一些有長時間上市記錄的公司,如果看其借貸一項,可以拉長時間看看其變化,看看其財務紀律。
假設有家公司,一向借貸水平每年都差不多,年報中也會在財務狀況段落裡討論一下,我們可以大概掌握其管理理念,是保守還是進取,與同業比較又如何。然而,如果你發現某一年的借貸水平大舉抽升,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了解管理層了。
記得以前曾經投資過瑞安房地產,在金融海嘯時這家公司差點沒頂,主席表示他經一事長一智,對舉債都十分小心。誰知它到2010年左右突然發了一批債券,之後年復年地債冚債,曾經寫過文章《瑞房年報中的負債》記錄了當時如何看待這些債。近期它更要「賣仔」還債,感覺這算是早有伏線。
債務不可怕,最重要是如何運用與控制,投資者亦能透過公司的債務安排去了解管理層。不是所有投資者都有資格當上公司的CFO,但培養出對年報數字的基本閱讀能力,從債務政策看管理層的好壞,這也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