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便」後曾注意過自己的便便型態嗎?

近來,網路上盛傳:「糞便黏馬桶,沖也沖不掉,當心是大腸癌前兆。」的說法,引起網友熱議,這樣的說法正確嗎?聽專家怎麼說吧!


便便型態有學問!可看出吃對了食物沒有

醫生表示,在討論糞便質量與大腸癌間的關連性之前,首先得從導致糞便的構成物說起。大便的主要構成元素為人體無法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如果日常飲食中攝取較多的蔬果、五穀雜糧等「高纖」食物,排泄而出的糞便則較易成形。

換言之,若吃下過多高油、高蛋白、精緻澱粉(糕點、白麵包、玉米粉)的食物,自然就會導致糞便不易成形,型態與質地較為乾黏。

因此,想要改善便便的型態,讓它「來去不留痕跡、不沾黏馬桶」,不妨先從調整日常飲食做起,減少甜食、高蛋白、高油脂、精緻澱粉等易導致糞便質地乾黏食物的攝取,並且多吃蔬果、多喝水,自然有助便便恢復正常型態。


想要防範大腸癌上身,應在飲食內容上多費功夫,透過三餐定時定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飲水充足等健康習慣,來維持腸道環保。

糞便黏馬桶,是大腸癌前兆?

醫生強調,糞便型態只是反映出人體飲食內容的指標。因此,「糞便老黏馬桶,恐是大腸癌前兆。」的謠傳,並非完全正確。目前並無明確研究指出,大便黏稠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一般人來的高。

提醒,人體攝取脂肪後,必須透過肝臟合成膽酸來幫助消化,可是,由於膽酸與大腸中的細菌結合後,會變成對腸道有害的代謝產物。如果每日三餐飲食未加以妥善控制,攝取過量的脂肪,恐對腸道細胞造成反覆刺激、促進腫瘤細胞生長,不可輕忽。

從便便沉浮看健康?醫:關連不大

醫生提到,醫學上「排便次數3天少於1次就算便祕,1天大於3次以上,則有腹瀉疑慮。」一旦出現上述異常,需特別留意。至於糞便的型態,只要色澤無特殊異常,僅是稍微偏深、偏黃棕色並無大礙;但若便便色澤偏暗黑,或是有帶血的情況,則需當心是否為痔瘡、腸癌釀禍。

至於網路上同樣備受討論的「便便浮水上才好,沉入水中恐是健康警訊」的說法,醫生表示,影響便便浮沉與否的關鍵,其實還是跟糞便的組成結構有關,當人體膳食纖維攝取豐富,糞便密度較低,自然會浮於水上;而當三餐大魚大肉、高油、高糖的情況下,便便的質地較黏稠、密度變高,便會沉入馬桶中,和身體健康與否並無太大關連,而是反映出人體飲食型態。

【醫生小叮嚀】:

醫生也提醒,想要防範大腸癌上身,除了在飲食內容上多費功夫,透過三餐定時定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飲水充足等健康習慣,來維持腸道環保外;養成適度的運動習慣,控制體重不過胖,也是降低腸癌發生風險的重要關鍵!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報導】


 大便黏馬桶是腸癌前兆?!醫生這樣說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