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鈺成其事

兩星期前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有很多出人意表的結果,成為各方討論分析的議題。其中一點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競選氣氛不見熱烈的情況下,投票率竟創歷史新高。按傳統智慧,區議會選舉投票率愈高,對建制派就愈不利。2003年的選舉就是最顯著的例子:當年的區選在「七一大遊行」三個多月後舉行,許多本來對區選結果不感興趣的人,出於對政府和建制派的不滿,都出來投票支持建制派的對手;結果投票率高達44.4%(1999年區選投票率只有35.8%,2007年是38.8%),建制派特別是民建聯失去了多個議席。今年的區選,投票率達47%,比2003年還要高。可是,這次建制派並沒有像2003年那樣大敗:建制與泛民兩個陣營各有得失,雙方都有現任議員敗選,同時有挑戰者成功從對方手上奪得議席;得失相抵,兩個陣營各佔議席總數的對比基本不變。

能否說明「高投票率不利於建制派」的規律已被打破呢?要準確回答這問題,需要對選舉結果有更深入的分析。

這次區選,建制派最大政黨民建聯共有110名原任民選區議員競選連任,其中有18人落選,當中有3人是因為各自的特殊原因,失去一部分選票,以至落敗。其他15人,有 2人上次自動當選,兩次得票無法比較;其餘各人這次的得票並沒有比上次明顯減少,有5人得票更顯著多於上次;他們敗選,是因為對手這次所得的選票比上次大幅增加(兩次的對手可能不是同一人)。

至於92名擊敗挑戰者成功連任的議員,其實許多也遇到對手得票比上次大幅增加的情況,只是未至於令他們輸掉議席。最少有10名上次自動當選的議員,今次遇到挑戰,而挑戰者都得票不少,其中有的僅以數十票之差落敗。有好幾個選區,挑戰者已取得多於在任議員在上次選舉中所得的票數,不過後者得票也有增長,所以才保住了議席。整體來看,勝方仍是民建聯,但雙方得票的距離已大大縮小了。

從以上分析可見,這次區選出現特別高的投票率,確實是因為多了一批對政府和建制派不滿的選民出來投票。建制派沒有減少議席,只是因為增加了的反對票未足以顛覆建制派原有的優勢。

(完)

151207_AM730.jpg


 投反對票(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