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含有許多的珍貴成分,可促進寶寶智能發育,降低感染和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且媽媽親餵母乳可增加與寶寶的親密互動,有助於未來的人格發展。不過,許多媽媽坐完月子、返回職場後,發現寶寶愛奶瓶更勝媽媽的乳房,這是「乳頭混淆現象」,要避免乳頭混淆,延長母乳哺育期,應從選擇正確的奶嘴開始。
(圖片提供/麗嬰房)
哺乳期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國民健康署建議媽媽能以純母乳哺育寶寶到至少6個月大之後,再適度添加副食品,持續哺育母乳至2歲或2歲以上,以提供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珍貴營養。
4成寶寶「乳頭混淆」 母乳哺育期提早結束
很多媽媽會在寶寶出生時選擇哺餵母乳,但2個月後卻出現母乳哺育比例下降的情況,其中4成寶寶會產生「乳頭混淆」的情況,讓媽媽親自哺餵母乳變得更加困難。
正常情況下,寶寶必須用力吸吮媽媽乳房才能喝到母奶,但一般的奶瓶奶嘴因為質地軟、流量大,吸起來很輕鬆,聰明的寶寶為了省力,自然不願意再費力吸吮媽媽的乳房,對媽媽親餵產生抗拒,這就是所謂的「乳頭混淆」。
寶寶吸奶123 正確律動有助發育
一般情況下,寶寶吸吮媽媽乳汁時會有一定的律動感,剛開始是張大嘴巴,包覆媽媽乳房的「含乳」動作;接著舌頭如波浪般運動,用力「吸吮」出乳汁;最後則是「吞嚥」,舌根上抬,讓乳汁和唾液混合後慢慢吞下肚。
寶寶吸吮乳汁的律動和節奏。(圖片提供/麗嬰房)
正確地吸吮奶水,不僅可幫助寶寶口腔和臉頰肌肉發展,還可以減少口腔變形、齒列不正的情形,但乳頭混淆卻可能讓寶寶養成錯誤的吸吮習慣,影響發育。而且,媽媽也會因寶寶直接吸奶的頻率下降,奶水分泌量自然減少,導致母乳哺育期提早結束。
寶寶吸吮母乳可刺激乳腺暢通,持續泌乳。而寶寶瓶餵時也應像吸吮媽媽乳房一樣,以減少乳頭混淆、泌乳減少和哺乳期縮短的情況。
避免乳頭混淆 奶嘴選擇有「3不」
解決乳頭混淆的關鍵在於奶嘴的正確選擇,必須掌握「3不原則」,包括:奶嘴的材質不宜太軟、奶嘴的孔洞不要太大、奶嘴口徑寬度不要太窄。寶寶在吸吮媽媽乳房時,舌頭必須呈現波浪般地蠕動,不斷地擠壓,用力氣才會讓乳汁流出來,而過軟的奶嘴、或奶嘴孔洞太大,以致寶寶吸起來太輕鬆,就會產生乳頭混淆,讓寶寶出現排斥吸吮媽媽乳房的現象,而且孔洞大也容易造成寶寶嗆奶的危險。至於奶嘴奶瓶口徑的寬度,則建議與媽媽的乳房相似,讓寶寶瓶餵時就會像吸吮媽媽乳房一樣,可減少乳頭混淆的情況。透過正確的奶嘴選擇與哺餵方式調整,則可延長母乳哺餵期。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報導
延長母乳哺餵 挑選奶嘴有3「不」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