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愈大,責任愈大。美國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以其舉世無匹的經濟實力和海陸空三軍,自命捍衛自由世界的秩序,推廣普世價值和民主政制,視之為外交政策的天賦使命。美國輿論界每及外交,大多以此為立論基礎,少有質疑天賦使命是否站得住腳,又普世價值是否放諸世海皆準。爭論焦點往往不在於意識形態正確與否,而在於如何輸出這意識形態,「推廣民主」與「維護自由世界安全」乃理所當然的議題。可是,自911事件以來,十多年來戰爭和革命不輟,美國的中東政策終屬勞而無功,虛耗國力,近年此超級強權似乎已承認自身極限,汲取現實教訓,中和天賦使命的理想。

追本溯源,美國的中東政策到底哪裡出了錯?

戰略地位:強權之必要

伊斯蘭國於去年勢如破竹,穩守敘利亞東部及伊拉克北部據點,兵鋒一度向北蠶食庫爾德地區,向南攻陷巴格達。若非英美聯軍自該年8月展開空襲行動,支援庫族部隊和伊國政府軍,雙邊重鎮必定岌岌可危,甚至早已陷落,軍民慘遭屠殺。一旦伊斯蘭國把握時機,借勢挺進,消滅南部伊拉克政府,又擺脫北部庫族牽制,將能大舉進軍敘利亞,如此巴沙爾政權便有覆亡之虞,土耳其、黎巴嫩、約旦及以色列亦會唇亡齒寒,成為伊斯蘭國下一波進擊目標。現時英美以戰略轟炸及情報合作,支援前線地面武裝,算是勉強劃下雷池禁區,阻擋伊斯蘭國擴張。

另一方面,長久以來,美國對中東盟友作安全保證,威懾敵對國家如伊朗,同時緩和盟友間如以色列及沙地阿拉伯拉的衝突,一來保護自身軍事及經貿利益,二來防止政教對峙一瞬間爆發為軍備競賽以至戰爭。可自阿拉伯之春以來,美國的天賦使命令沙特等遜尼派專制政權心生猜疑,伊斯蘭國崛起令其安全承諾亦備受懷疑,於是盟友為自保而各自行動。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合作組織調兵遣將,先是派兵至巴林,鎮壓該地民主風潮,繼而進軍葉門以殲滅什葉派武裝,防止自家後園生出敵人。

今年年初,奧巴馬邀請沙特等盟友於大衛營會談,對方只派出次級官員,以示不滿;至4月海灣合作組織與更埃及商討,意欲彷效北約組織,設置組成常備聯軍及軍事平台,增強實力以自行處理地方安全事務。雖然盟友間只是稍有嫌隙,遠未至於分道揚鑣,美國亦默許和鼓勵近日軍事行動,以減輕負擔。但如遜尼派盟友不再相信美國的安全保證,為應付什葉派死敵伊朗的核威脅,有可能會先發制人,研發核武器,也沒有理由為美國面子,壓抑對以色列的敵意,如是中東局勢將會更為動蕩。

由此可見,美國之為區內最強軍政力量,其盛衰張馳,確實主宰中東的外交體制的穩定和地區安全,絕不能輕言退出。可是,多年來其中東政策雖以保障地區安全為名,結果卻行了破壞脆弱穩定之實,失誤的漣漪於當地牽起洶湧巨浪,餘波還未消散。

弄巧反拙:打開潘朵拉盒子

有鑑於伊斯蘭國猖狂肆虐,地區盟友貌合神離,美國鷹派連番發炮,認為奧巴馬政府猶豫軟弱,未能肩負「維持自由世界秩序」的責任,令親者痛,仇者快。隨難民潮爆發,數以十萬計敘利亞平民不堪戰火連綿,冒死渡海逃到歐洲,輿論批評火力因而更為猛烈。可是,他們忘記伊拉克戰爭和阿拉伯之春的教訓,美國軍事行動未能引領中東步向和平、自由和民主,反而打開了潘朵拉盒子,致使災難連連。

巴格達迪本來是研讀伊斯蘭經文的博士生,如無意外他會以伊瑪目身份終其一生,其極端保守見解只會宣揚於清真寺。至03年一切天翻地覆,美軍佔領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隨之而來的是遜尼什葉兩派仇殺。巴格達迪參與遜尼派武裝,為美軍逮捕投獄,於獄中與其它極端分子相結為友,出獄後藉此門路,投身阿爾蓋達伊拉克分支,逐步晉身主管之職。自11年起,美軍撤出伊拉克,敘利亞內戰爆發,該分支趁兩地政軍局勢不穩,於敘國東部建立基地,進而侵入伊國北部,至去年6月攻陷伊國第二大都市摩蘇爾後,巴格達迪宣布成立伊斯蘭國,自任為哈里發。

當美軍推翻軍事獨裁者,致令該地群龍無首,原受壓制的教派勢力和極端份子抬頭,吸引平民加入參軍,以實踐教義及抵禦美國侵略者,巴格達迪這位保守學者正是以此機緣,化身烏托邦殺人狂魔。相類悲劇重演於阿拉伯之春,美軍聯同北約轟炸利比亞,協助武裝份子擊倒卡達菲,可至今新政府仍忙於抵抗教派民兵和伊斯蘭國,內戰未見止息;又美國提供武器和訓練予敘利亞反政府軍,支援其對抗巴沙爾,結果戰事拉鋸多年,人命傷亡數以十萬計,和談未見在望,大批遜尼派武裝已脫離反政府軍,轉投阿爾蓋達和伊斯蘭國,致使巴格達迪得以迅速於敘國東部站穩陣腳,坐收漁人之利。

美國輿論界對上述反效果自有一套解說,論者承認伊拉克戰爭是嚴重錯誤,阿拉伯之春亦未如人意,但美國不能因過往失足而裹步不前。他們認為正因奧巴馬政府「過份汲取」教訓,過早於伊拉克撤軍,致令伊斯蘭國有機可乘,又其於敘利亞久久未能派軍參戰,所以巴沙爾才會屹立不倒,為害國民。對於此等批評,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回應很簡單:只要中東政權和社會自身一日未能消弭衝突,美國直接干預不單會徒勞無功,甚至會弄巧反拙,愈搞愈糟。

奧巴馬言下之意即戰略轟炸和情報合作已為行動極限,此論調又反映美國官方經多年教訓,明白不可單憑軍事恫嚇就能解決中東問題,美國要認清當地社會局勢和意識形態,才能避免政策失誤,再次作繭自縛。

延伸閱讀:

Goldberg, Jeffrey, “‘Look ... It’s My Name on This’: Obama Defends the Iran Nuclear Deal”, The Atlantic, May 21 2015.         

Ibish, Hussein, “A United Army for th Arab World”, The New York Times, May 3 2015.         

Rothkopf, David, “The Curse of Obama Doctrine”, Foreign Policy, September 3 2015.         

Sengupta, Arnab Neil, “The Fallen Leaves of the Arab Spring”, Aljazeera, March 15 2015.         

Stephens, Bret, “What Obama Gets Wrong”,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15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