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不適主要原因大多和胃酸有關。邱展賢說,胃酸的酸度pH值大約在1~3,幾乎是和市售的鹽酸一樣是強酸。何以胃部能夠忍受這樣的強酸而不受傷,最主要的原因是胃壁黏膜會分泌一層黏液,猶如穿上了一層「防護衣」,一旦因為年紀大了退化,或因外在因素造成防護層分泌減少,使得防護衣不夠厚或出現破洞,就會造成「傷胃」情況,導致胃發炎或甚至出現消化性潰瘍。

治療從控制胃酸著手

因此,治療胃疾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胃酸。胃炎或胃潰瘍發病的原因主要是胃酸腐蝕胃壁,所以,運用藥物中和、抑制胃酸或保護胃黏膜是主要治療方式,但若要斷根,還必須找出造成發炎或潰瘍的根本原因,加以避免或改善,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胃急性發炎一般需要吃藥約2週,胃潰瘍傷口需要癒合的時間比較長,大約需要服藥 2~4個月左右。

早期治療胃疾的胃藥,以胃乳片或胃乳中和胃酸為主,視劑量與濃度,中和胃酸的時效與程度有別,目前則有較先進的,可抑制胃酸製造的藥物,像是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與質子幫浦阻斷劑。此外,還有輔助性的藥物,包括能使胃壁形成保護膜的胃黏膜保護劑,或能促使胃加速排空的藥物,使胃酸排除速度較快,降低胃酸在胃中停留的時間。

其中,一般藥局皆可購得的氫離子受體阻斷劑,主要是促使製造胃酸的指令大部分能夠中止,約可減少釋出約70%的胃酸,服藥後經檢測胃酸的pH值可達5~7,酸度下降;另一種必須經醫師處方的質子幫浦阻斷劑,則是促使胃酸製成的最後一步停掉,令胃酸無法產出,服藥後經檢測其胃酸pH值為7,可維持36小時之久,使胃壁發炎的傷口不再浸泡於胃酸中,規則服藥一段時間後,傷口就得以獲得修復。

輔助性胃黏膜保護劑也可區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能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猶如塗抹了一層藥膏一般;另一種則含膠質,通常和胃乳等制酸劑一同使用,能幫 助胃乳黏著於胃壁,並且待在胃中較長久的時間,以發揮較好的制酸效果。

吃了胃藥還是胃痛?

若是吃了胃藥仍然無效,邱展賢說,也有可能是因為在十二指腸分泌的膽汁逆流到胃,造成胃部不適。膽汁是鹼性的,功能在小腸幫助消化吸收油脂,膽汁逆流到胃,會腐蝕胃黏膜,服用制酸劑較沒有效果,胃黏膜保護劑是最好的選擇。

服用胃藥效果不好,會因患者服用胃藥的劑量不足,或是沒有遵照療程服用足夠的時間,以致於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也有可能是腸胃功能失調,在症狀上看像是腸胃的不舒服,或者甚至有些是因精神緊張或身心疾病所致,問題不出在胃,沒有對症下藥,以致沒能見出效果。

另有一些情況則是患者並未告知醫師自己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像是某些會傷胃的中草藥,或是用於治療慢性頭痛,關節痛、經痛等消炎止痛藥物或是抗生素,造成胃病反覆發作。

有些人必須長期服用阿斯匹靈, 會直接傷害到胃黏膜,而且阿斯匹靈進入血液中,也會造成胃黏膜的保護變弱,必需搭配能阻擋阿斯匹靈傷胃機制的胃藥,若只是單純搭配一般的胃乳或胃乳片,往往無法達到保護胃黏膜的效果,胃部不適的情況自然無法改善。

胃脹氣不等於胃脹

胃脹屬於功能性的胃部問題,造成食物排出不佳,滯留在胃裡面,可能因胃部蠕動慢,食物待在胃中太久;有時也會因吃得太多、飲水過量等,造成胃裝得太滿,排空時間太久,都會引起沒胃口,長時間有飽脹感;胃脹氣則是物理性的胃部問題,氣體進入胃中排不 出去而導致脹氣。

胃本身並不會產氣,會有胃脹氣的情況,多半是因腸道消化問題,腸中脹氣,氣體逆流回胃部所造成;另一種原因,則和「吃」進太多空氣有關,像是狼吞虎嚥吃得過快,或邊講話邊吃東西,還有嚼食口香糖,以及喝氣泡飲料等,「吞」進了空氣。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顧好你的胃!治胃病從控胃酸著手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