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盛 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狼」

POT.HK:很多人,因為害怕失去頭上的光環,所以永遠都沒能實現超越。

背景 – 華爾街 The Wall Street

華爾街,其實也就是一條街。兩輛車的寬度,不到一公里的長度。如果沒有那個Wall Street 的街牌和新聞的報導,恐怕沒有人會想到那條普通的街道就是當年全球金融匯集的中心。

一些人暗地裡把這個地方比喻為“金融的江湖”。各大機構都藏著各個領域的精英,手裡拿著大量的資金。這情報,那間諜,是敵人,是朋友,是相互指責的對象,也是互相合作的幫派。不管暗地裡有多大的恩仇爭鬥,一旦大家沒了誰,都會引起連鎖動盪,即使敵人死了,自己也可能會受到損失。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可是在這裡,「朋友的朋友未必不是敵人」。當然,既然這裡是江湖,真正的朋友也會在煙火瀰漫中挺身而出。這裡的華山論劍,來自東南西北中,個人、團隊、機構、行業,甚至國家。每個來到這裡的高手或專家,都有自己門派的秘訣。快100 年的歷史,武林大會的規則一變再變,但是大家的應對手法層出不窮,更加高明。

五年苦心修煉

一個來自中原的我,本著對那條街的好奇和嚮往,在公元2010年拿著Goldman Schs 高盛集團的Offer飄洋過海來到此處學武並開始在角落裡觀望江湖。

從2010年到2015年,看過熊與牛的爭鬥,聽過金和銀的較量,感受過得與失的落差,領略過鯨與狼的風範。五年的磨練,從Junio​​r 到Senior,從對投行的一無所知到成為團隊的Go To Person,從低著頭只聽不說的跟隨者,到用眼神就可以鼓勵新人的領航者,從一隻怕犯錯的羊到半匹有點嗅覺的狼。

雖然沒有在五年時間裡做到從羊到狼的轉變,也沒有拿到所謂銀行家的頭銜,但是憑藉Goldman的平台和自我奮鬥,有幸結識了中外金融武林各派人士,略略見識外面的世界,學習皮毛功夫的同時也開始自我發掘,以便他日為中原崛起而用。

很多人都覺得華爾街的工作者都必須是數學、金融、法律、電腦的佼佼者。其實,江湖關係、個人聲譽、新思維解決能力、領導才能才是如今金融江湖不可或缺的特質。

我的江湖關係 – Networking 原則

人與人的關係,在華爾街的字典裡,叫做Networking。這個詞,從我進Goldman的第一天就學到離開的那一天。作為一名投行內部中後台的分析師 Analyst(我不是銀行家 ibanker),要想到再高的平台,就必須要自己建立,穩固,擴大圈子。這也是我在Goldman學到的第一項本領。

Networking,不是見個經理或者銀行家就上前弓腰哈背地詢問名片然後找個機會發個郵件;更不是天天盼望和有錢有文憑有地位之人見見面,卻對資歷較淺的同事視而不見。金庸小說內的楊過並沒有放下自己的自尊到處拜師,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武功不可一世。相反,不公之處拔刀相助,遵守原則點到為止,以誠待人建立互信,團隊精神犧牲自我,才是Networking 四大借鑒原則。

Goldman Sachs,十萬客戶,內里三萬人,多種膚色,三種性別(同性也是一種),來自150 個國家,能說100多種語言,畢業於90種專業背景,設有20多個全球辦公點。能在裡面擴大並穩固自己的國際圈子,同時與客戶建立關係,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絕對不是件易事。

記得有一陣子,我年少輕狂,飄飄然地以為來到華爾街就會自然而然的步步高升,德高望重,受人尊敬。驕傲讓自己迷失方向,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

直到一個MD(董事總經理,編者註)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請你記住每一個你在這裡見到的人的名字,記住他們在哪個地區,哪個部門,哪個團隊……因為,不久的將來,你會因為不同的工作原因而需要他們的幫助。不管你多麼優秀,你一個人成全不了你自己。”

在短短的一個月裡,我主動地和400個陌生同事交流。在這五年裡,那400 位同事中,1/4的人尋求過我的幫助;1/3的同事回頭幫助過我;超過1/2的人和我在項目管理工作上電話與郵件頻繁接觸。五年的時間,不管是資深的MD,還是剛來的實習生,不管是只有1000萬美金(公司開戶的最低要求)的客戶,還是百億以上的IPO,我都學會了用認真,平等,尊重,淡定的態度去面對。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行業內外的朋友開始把我列入他們的關係網。 Networking 強了,平台高了,機會多了。在我離開Goldman的那一天,兩個銀行家還特意給我電話:“離開之後,來自中國的項目,先讓我瞧瞧……”

名聲和信譽(Reputation)是奮鬥出來的

曾經覺得自己無聲無名是因為與自己家庭和學歷有關。Goldman五年的經歷,讓我明白名聲與信譽其實和一個人出生在哪裡,家庭是否富有,哪裡接受教育,現在在哪里工作是沒有什麼大干系的。

在當今世界許多人的眼裡,華爾街是流氓、禽獸、大鱷互相廝殺的天堂和地獄,且多年前就被貼上貪婪的標籤。但是想想,抽煙的不一定都是壞人,殺人的也未必不是英雄。大家看問題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而已。

華爾街,是金融行業的代名詞,只不過,它比其他行業具有更多的爭議性。在這被人爭議的行業裡面,其實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標籤——個人名聲與信譽(Reputation)。

它的衡量標準,不是一個人有多強的家庭背景,有多高的學歷……在Goldman呆久了才發現,裡面最成功的少數人,並不是出自名門,也不一定出自名校。

它的衡量標準,是這個人能為團隊貢獻什麼,能有多大潛力去改變什麼,能否帶動整個團隊走向另一高度,是否可以信任,是否可以在行業中備受爭議的時還能堅持自己的風格和原則而不隨波逐流。

雖然Goldman多次被抬到風口浪尖上,受過千夫所指,政府調查,同行排斥,但是Reputation在高家莊內部尤為苛刻。它是Goldman十四條業務原則中解釋得最清晰的一條。

或許是因為工作的原因,不知不覺中,我對自己的Reputation異常的重視。因為我知道,要想在資本市場的行業裡成功,Reputation是根基。我的所作所為,都會給我在將來的事業加分或減碼。

剛剛進入Goldman的時候,因為對工作的不熟悉,導致經常犯錯,追求數量忽略了質量;另一方面,缺少有效的時間管理,不能及時完成任務,耽誤團隊和客戶的工作。在資深的同行里,我就是一個不懂事亂跑的羔羊,該說Yes 時我說No; 東西永遠做不完;經常需要同事分擔。開會時,我只有聽的份。即使我有好主意,也沒有人採納,甚至沒有機會說話。

因為當年我的Reputation不足以讓別人對我有信心。多少的無奈,委屈,抱怨其實都不如用行動去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俗話說,近朱者赤。在細心地觀察優秀員工的工作方式,學習公司的文化後,慢慢的,我領悟到一個方程式:

所作所為 + 別人評價 = Reputation

沉默的我開始不恥下問,知錯就改,遵守諾言,多做一點。我開始珍惜機會培訓新人、介紹項目、安排會議、起草項目建議書……不記得哪天起,別人問我的問題多了,電話多了,郵件多了,當我提出問題的時候,聽我的人多了,當我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主動幫忙的多了,當大家迷茫不知怎麼解決問題的時候,回頭看我的眼睛也多了,朋友也多了,受人邀請和介紹的次數也多了。

能力是我學會怎麼去做現在與將來的事

能力不取決於我現在做什麼,而是我學會怎麼去做現在與將來的事。

曾經一段日子,在Goldman每天呆在電腦前處理數據讓我透不過氣。對自己工作又愛又恨的感覺難以形容。只有每次站在公司高樓頂部透過玻璃窗俯看遠處矮小的建築物時,才能感受一種安慰和希望。多少次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經常驅使我尋找一個更寬更高的平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有時我都不說不出我有什麼夢想,而且我還不是個英雄。

直到有一天,看到公司內部新聞說美國SEC給我們開了一張罰單之後,我才醒悟。在別人還在徘徊於問號裡的時候,我需要用最快的時間找到因為所以和道理——這裡那麼多員工,為什麼那麼多年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做我們現在犯的錯誤?是人為?是系統?還是?

降低內部風險的責任心和對那系統漏洞的好奇心,使我重新找回激情工作的慾望。我開始自己尋找根源。試問如果一個武林高手連走火入魔都不知道什麼原因,又怎麼可以教育後人?

憑著執著和責任心,我們團隊試用很多不同的方法,通過20種假設和測試,終於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對我而言,找到答案不是最開心的事。讓我覺悟和欣慰的事是處理數據工作的三年後,我終於明白,一個人的能力,不是取決於你在做什麼,而是你能學會怎麼去調整自己,學習解決在身邊發生的問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被調到了離投資銀行部更近的平台。

終於,對外界金融的接觸機會又多了一點。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我們的團隊再次改變了一些Goldman投行部用了十年的流程,在華爾街多家的運營部的同行里,刮起了旋風。

丟掉光環去奮鬥

很多人,因為沒有勇氣,所以被套在同一個地方很久很久。很多人,因為害怕失去頭上的光環,所以永遠都沒能實現超越。在美國流行一句話:“Speed ​​down to speed up.” 還沒有機會去驗證這句話的真理,我已經決定嘗試自己的策略:“Step down to step up.”不顧家庭的反對和旁人的不解,我離開了Goldman。

離開時,我笑著對同事說:“如果我回來,我將會是另一種身份來和你們握手。”沒有了Goldman的光環,不等於失去了回到金融界的平台。放棄了Goldman的光環,因為我找到了那份勇氣和Step Up 的平台。


 在高盛 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狼」

 https://www.facebook.com/pot.hk.media